朱元璋之所以对门字有所意见,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字形中的钩会阻碍贤士进入。作为一个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他对许多传统的文字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最初,这个门字的写法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朱元璋的这种独特想法,后来的几任皇帝都延续了朱元璋所使用的这种写法。更令人遗憾的是,那个负责写字的人,因为这个问题遭到了朱元璋的惩罚,被拖出去斩首。可以说,他的死是十分冤枉的,也非常无辜。
事实上,故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里面曾经居住过两个不同朝代的君主:明朝和清朝。根据史料记载,故宫曾有14位明朝皇帝和10位清朝皇帝在这里生活过,见证了两朝的兴衰与更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故宫的某个牌匾上竟然出现了错别字,尽管如此,居然没有人提出去修正它。可以想象,当时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刚刚建立起自己的王朝,非常得意于自己的成就,开始大规模修建属于他和他亲戚们的宫殿和府邸。 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也非常注重宫殿匾额的书写。他专门找来一些有文化且书法技艺出色的人来为这些宫殿写门匾。由于是皇帝的要求,这些人必定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经过一番挑选,朱元璋最终决定让詹希原来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詹希原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书法家,他是明朝初年最有名且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经常受命为高官显贵们书写匾额。因为他的书法极具影响力,当地的达官贵人都以能得到他的真迹为荣。当他接到朱元璋的任务时,自然非常激动,认为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他花了不少心思写了一个门字,并呈给朱元璋欣赏。詹希原对自己的书法充满自信,认为朱元璋看到后必定会非常高兴并给予奖励。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看过之后却非常生气。朱元璋认为字中的内钩过大,这样的设计会使贤士无法进入,这让他对这个字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因此,詹希原的这一幅作品不仅没有得到奖励,反而因为字形的问题,成了朱元璋大发雷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