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大家几乎都会立刻想到诸葛亮那个被称作卧龙的智者,而与他对立的冢虎司马懿,同样不容忽视。仔细研读三国史,实际上司马懿的成就更令人惊讶。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但他凭借着足够的耐心和卓越的谋略,在合适的时机不断发力,最终成功地掌控了权力,达到了令人敬畏的地步。
司马懿的性格,正如他的面容一般狼顾鹰视,给人一种锐利、深沉的感觉,透露出他不凡的野心。早期他在站队方面的选择,成功为司马家族的后续权力争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曹操身边,司马懿凭借聪明的谋略,既能获得曹操的信任,又能平安地待下去。但单凭忍耐和谋略显然不足以达成一番大业,机遇和运气也是他成功的关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从局外人逆袭成大赢家的。 司马懿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曹操能顺利进入仕途,实际上也得益于司马懿父亲的推荐。公元201年,曹操刚刚在与袁绍的战争中获得胜利,此时急需人才。而司马懿正好也在寻求一个合适的机会。于是,曹操派人亲自去邀请司马懿。面对曹操的邀请,司马懿却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己生病了,不能前去。 当时的曹操并不信任这个回应,他派遣了谋士李胜去验证情况。司马懿此时并没有表现出病痛的模样,他用机智的手段假装自己虚弱无力,以此回绝了曹操的邀请。然而,司马懿并没有简单地抗拒。他内心并不看好曹操,因为曹操虽然战胜了袁绍,但司马懿认为那可能只是暂时的胜利。而曹操的背景让他认为,曹操这个汉贼并不值得信赖。 曹操依然没有放弃,再次派人探查司马懿的病情,这一次派去的是一名刺客,夜里潜入司马懿家中。司马懿心中早有预料,迅速装病,巧妙地让刺客相信自己确实重病在身。七年之后,曹操彻底消除了袁绍势力的威胁,并且升职为丞相,他重新考虑起司马懿,终于再次派人邀请他。 在加入曹操麾下后,司马懿逐渐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这也让曹操越来越警觉司马懿的深谋远虑。一天,孙权写信劝说曹操称帝,虽然曹操口头上拒绝,但其实心中动摇了。司马懿敏锐地察觉到了曹操的心思,并表示支持他称帝。尽管曹操最后没有采纳司马懿的建议,但司马懿的言辞却让曹操心情大好,曹操因此决定委任司马懿做曹丕的老师。 当时,曹操虽然让司马懿辅佐曹丕,但心里仍然有些防备。一次,曹操做了一个噩梦,梦见有三马食槽,他心中顿时不安,开始担忧曹家江山的未来。于是,他秘密提醒曹丕,告诫他要小心司马懿这个冢虎。尽管曹丕答应了父亲的叮嘱,但他并未对司马懿产生足够的警觉。 曹操心中有着深深的不安,一方面要提防司马懿威胁曹家的基业,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赖他。尽管如此,司马懿凭借他过人的智谋,始终在曹操身边站稳了脚跟。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但他最看重的是四儿子曹植,打算将太子之位传给他。然而,曹丕和曹植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作为曹丕的老师,司马懿暗中助力,给了他不少建议,最终完全打消了曹操让曹植继位的念头。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完全依赖司马懿,信任程度大大提高,甚至连司马懿的威胁都被忽视了。但随着曹丕去世,曹叡登基,司马懿的权力进一步膨胀。在这期间,司马懿和诸葛亮的首次较量也逐渐拉开了序幕。通过精心策划,司马懿成功地清除了对他构成威胁的孟达,而此时的他已经稳步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懿愈发展现出隐忍的一面。第一次与诸葛亮交锋时,司马懿就成功地化解了诸葛亮的进攻,凭借耐心和观察,他发现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在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看准时机,开始拖延战事,逐步耗尽诸葛亮的体力和精神。诸葛亮知道自己不能再撑太久,一边苦撑着,一边安排自己的后事。司马懿心中清楚,诸葛亮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终诸葛亮去世,司马懿的对手又少了一个。 曹叡死后,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继位。曹叡遗命司马懿与曹爽一起辅佐新帝。司马懿多年来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军中高度的威望,而曹爽却因才智平庸,感到了来自司马懿的威胁,二人很快展开了明争暗斗。为了保护自己,司马懿再次运用装病的伎俩,成功让曹爽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自己已经赢得了胜利。 然而,司马懿的耐性和智慧终究让他脱颖而出。当曹爽带着皇帝外出祭祖时,司马懿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一举拿下曹爽并将他斩首,从此扫清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最后障碍。 总结而言,司马懿从小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但他深知,有时候过于聪明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他学会了隐藏自己的锋芒,懂得在关键时刻收敛自己,保持低调。无论是面对曹操,还是与诸葛亮对抗,他都能做到隐忍。通过长期的谋划与耐心等待,司马懿终于在高平陵之变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实现了自己的大计,也彻底掌控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