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时,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横扫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占领并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苏联长期以来一直垂涎这一地区,但为什么最终会心甘情愿地将东北归还给中国呢? 当然,苏联并非出于善意。无论是沙俄帝国时期,还是当时的苏联,中国东北一直是他们觊觎已久的肥肉,只是因为日本先行占据而被暂时挡住了手脚。二战结束后,斯大林经过深思熟虑,因多种因素不得不把东北归还给中国。
首先是外部因素。早在1943年,英美中三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达成决议,明确将日本侵占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显示了英美对中国恢复东北主权的支持。再者,二战本质上是一场全球联合抗击法西斯的战争,苏联在这个关键节点不可能与世界为敌,顺应国际舆论,将东北归还,也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 其次,虽然苏联归还了东北,但当时的东北已经被日本和苏联洗劫一空。东北原本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但超过一半的机械设备和工业设施被苏联掠走,留下的只是空壳。 第三,苏联的沙俄帝国野心从未消失。早在1943年,苏联就暗中签订了瓜分中国东北的秘密协议。1945年8月9日,苏联正式出兵东北,几天后,日本宣布投降,苏联几乎没有费力,就将东三省从日本人手中夺取。苏联参战是有条件的:1943年,他们与美英私下签订《雅尔塔密约》,条件包括承认外蒙古独立、占据大连和旅顺两大港口、控制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权利。这些都是为了恢复沙俄时期的势力范围和战略利益。此外,苏联并未按照约定在1945年底撤军,大部分部队在1946年才撤离,最后一批直到1955年才离开大连。在此期间,东北丰富的矿产、稀土资源以及可搬走的工业设备几乎被苏联全部运走。 更令人气愤的是,苏联撤军时,将无法搬走的日本在东北建设的工业设施彻底摧毁,甚至连螺丝钉都没留下。据统计,二战结束后,苏联在东北掠夺的资源和破坏的工业设施,给中国造成的损失高达60亿美元。第四,当时美国支持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发动内战,企图夺取全国统治权,以制衡苏联。苏联清楚,国际舞台上“一山不容二虎”,美帝已经将影响力伸到家门口,苏联绝不可能坐视不管。因此,苏联一方面归还东北示好,同时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帮助抵制蒋介石的势力,这不仅打击了美帝在东亚的霸权梦,也巩固了苏联在东亚及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斯大林虽归还了东北,但这一举动背后充满了算盘。他趁机抢夺战争胜利果实,夺取库页岛和北方四岛,促成外蒙古独立,可谓是一笔超值的“强盗交易”,所以他才心甘情愿撤出东北,同时保证苏联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