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他没有野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正是因为萧何没有野心,刘邦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沛县起义成功后,大家心中认为应该由萧何来担任沛公。但萧何担心起义失败会连累到家人,因此不愿意担任这个重要的职务。他宁愿让刘邦去担任沛公。刘邦自己也假装推辞,说:“担任沛公的人应该是最有声望的人,我能力有限,无法担此重任。若是失败了,不仅自己的性命堪忧,还会牵连到大家。所以,选谁担任沛公一定要慎重。”最终,经过占卜,决定由刘邦担任沛公。如果萧何在那个时候果敢地担起责任,那么历史上的刘邦可能就没有什么机会了。正是因为刘邦被推举为沛公,才一步步走上了登基的道路。
其次,正因为萧何没有野心,刘邦才有机会开创西汉盛世。起义成功后,刘邦常年带兵征战,而萧何则负责经营后方。正是因为萧何没有野心,才让刘邦能够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来。如果没有萧何的帮助,刘邦的事业可能难以成功。在评功表彰大会上,文臣和武将就萧何的功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文臣认为萧何的功劳应该排在第一,而武将则认为曹参的功劳更大。两方争执不下,刘邦无法作出决断。这时,关内侯鄂千秋站出来说:“在楚汉战争期间,陛下有好几次全军溃败,都是依靠萧何从关中派兵来补充。有时,甚至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自己就能派出几万兵力,及时填补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连军粮的供应也全靠萧何调动关中转运,才得以保障。这些,都是创立汉朝伟业的重要贡献,怎能让曹参等人的一时战功凌驾于万世之功之上呢?”刘邦听后,认为萧何的功劳更为突出,于是决定把萧何排在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没有萧何的帮助,刘邦可能无法顺利建立起汉朝。
最后,正是因为萧何没有野心,刘邦才对他网开一面。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但他因有野心最终被杀。韩信在占领齐国后,刘邦正在与项羽对峙。韩信威胁刘邦要封他为齐王。后来,刘邦与项羽在广武涧签订协议,项羽东归,刘邦尾随其后打算剿灭项羽,不料被项羽围困在固陵。刘邦本来与韩信约好让他来围攻项羽,但韩信却没有按时赶来,而是再次威胁刘邦划给他一片土地。这让刘邦对韩信产生了深深的怨恨。项羽在垓下被歼灭后,刘邦赶到韩信的营地,收回了他的兵权,并最终把韩信送上了断头台。而张良在刘邦登基后便辞去官职,四处游历,生活平安无事。与此不同,萧何始终没有离开刘邦,虽然这也让他经历了不少危险,但正是因为他没有野心,最终能够寿终正寝。刘邦曾多次对萧何动过杀机,但萧何巧妙化解了这些危机。最严重的一次,刘邦征讨英布回来时,指责萧何受贿收商人贿赂,将他关进死牢。刘邦的卫尉劝解道:“陈豨、英布叛乱,陛下亲自出征,萧何留守关中。如果萧何有野心,他完全可以趁此机会一跃而起,动摇整个局面。可他为何没有叛变?现在陛下觉得他贪财,岂不是笑话吗?”刘邦听后,才决定放了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