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局势动荡不安,各地的诸侯纷纷起义,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这场群雄逐鹿的混战中,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最终幸运地占据了各自的一片领土,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在这乱世中,要想立足,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实力和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吸引和依赖人才。以刘备为例,尽管他曾屡次失败,几乎一无所有,但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刘备的势力迅速壮大,几乎可以说是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让刘备获得了翻身之机。诸葛亮也因此成为了刘备的重要智囊,几乎进入了刘备的核心圈子。
曹操的成功之路也离不开他的核心团队,在曹操的奋斗过程中,有几位重要人物的帮助可谓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曹操的基业可能早就崩溃了。
文臣之首:荀彧
要说谁在曹操的事业中最为关键,荀彧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曹操曾将荀彧比作历史上的萧何,认为他是自己打江山的得力助手。曹操四处征战,荀彧则在后方积极筹划,统领全局。在曹操陷入困境时,荀彧总能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给予他足够的信心。
比如当曹操南征徐州时,背后突然遭到吕布的攻击,曹操的根据地兖州一度被占领,形势十分危急。此时,荀彧统筹全局,调动曹操残余的力量,帮助他渡过了难关。后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面临粮草短缺的问题,一度有退兵的打算,正是荀彧通过写信鼓励曹操,使他坚定了信心,最终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因此,曹操对荀彧非常重视,但可惜的是,荀彧心有别的打算,最终在曹操得知他心意后,荀彧选择了自尽,曹操的得力谋士就此落幕。
鬼才郭嘉
曹操的谋士中,郭嘉是另一位极为重要的智囊人物。尽管曹操帐下有许多谋士,但荀彧因常年驻守后方,未能常随曹操征战,唯有郭嘉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得到了曹操的极高评价。两人关系亲密到甚至同床共枕,可见两人的深厚情谊。
每当曹操遇到重大军事决策时,必定首先向郭嘉请教。在曹操和袁绍对峙时,曹操一度对能否打败袁绍心生疑虑,正是郭嘉以“十胜十败论”扫除了曹操的疑虑,为曹操注入了信心。后来,袁绍的残余势力逃往辽东,郭嘉建议曹操进军辽东,最终使得曹操顺利地“遗计定辽东”。
然而,郭嘉尽管才智出众,却因个人行为问题最终英年早逝。曹操在赤壁失利后,曾在群臣面前痛哭流涕,感叹若郭嘉仍在,自己绝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许褚与典韦
在曹操的亲信中,许褚和典韦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许褚在《新三国》中被曹丕评价为“就算让他杀了自己的父母,许褚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可见两人之间的忠诚关系。许褚和典韦虽然在战场上的战功不如其他将领如张辽、张郃等人,但他们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却极为重要。
很多人不解,许褚和典韦为何会如此受到曹操的宠爱,实际上,这两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忠心耿耿。曹操曾多次面临险境,而许褚和典韦屡次冒死救驾,使得曹操深知他们的重要性。比如,在宛城之战时,曹操因与张绣家族的纠葛几乎陷入死亡危机,是典韦孤身一人抵挡张绣的追兵,为曹操争取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在渭水之战中,西凉骑兵向曹操发起猛攻,当时曹操身边仅有许褚一人。许褚毫不畏惧,孤身一人保护曹操,将马超的骑兵击退。正因如此,当典韦战死后,曹操在其坟前伤心落泪,感叹:“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这句话足以见得曹操对典韦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