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镜语 | 百年光影里的故宫对话
创始人
2025-10-29 10:31:22
0

《镜观·镜语》

第187期

↑拼版照片:上图为1933年2月拍摄的太和门广场第一批文物南迁时的情景(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太和门广场(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20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百年。

预报的雨迟迟未到,我一早抵达故宫时,恰好云开雾散。柔和的阳光投射在太和门的琉璃瓦上,抬眼望去,与百年前那张文物南迁的资料照片重叠——一切都变了,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变。

为了捕捉这份跨越百年的对话感,我提前将老照片存在手机里,在太和门广场上登高爬低,反复比对,最终选定了与历史画面分毫不差的视角。当古今构图严丝合缝地拼接时,游客的欢声笑语与1933年文物南迁的紧张忙碌,在同一片砖石广场上完成了时空叠合。站在那个位置,我仿佛能看见木箱被小心翼翼抬运的身影,也忽然懂得:正是一代又一代故宫人用守护织就的长卷,才让这座昔日帝王宫殿,在百年后依然完整地交到人民的手里。

这张照片于我而言,不只是影像的拼接,更是一场跨越世纪的交流——它让我们看见,故宫的砖瓦间藏着岁月的力量,而我们都是这份传承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当把视野聚焦到百年院史的尺度上,一砖一瓦、一匣一景,皆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蓬勃朝气。

1933 年太和门广场上,文物南迁的箱匣与木架,是乱世中文脉存续的倔强坚守;2025年太和门广场上,游人穿梭于红墙黄瓦间,是盛世里文化活力的淋漓彰显。

从文物迁徙的沧桑到文化传播的繁荣,同一空间的今昔对照,既承载着中华文明在烽火与和平中的传承密码,更折射出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根脉从守护到弘扬的壮阔历程。

记者:金良快

编辑:张传奇 张善臣 黄臻

镜语工作室

新华社摄影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厅堂书房字画傅继英书法“德配天... 文/梨花 画作/傅继英 “德配天地” 的深意,需从天地的品格与君子的德行双向解读。天地以广厚为性,包...
吉林省两部文艺作品斩获国家级大... 11月4日,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的文艺作品喜报频传,双双斩获国家级政府最高...
「追痕」倒计时 | 大沪联合艺... 11月1日周六下午,大沪联合艺术空间告别秀 —— “追痕,定格时空记忆”,在上海市茂名南路1号开幕。...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闭幕 ... 新华社重庆11月4日电(记者周文冲、周思宇)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
江苏科技大学怎么样?深蓝杯+艺... 宿舍里的对话总能戳中大学生的共同纠结:“刚收到合唱比赛通知,可排练要占晚自习时间,值得吗?”“社团招...
全球财富迎来传承浪潮 家族艺术... 在全球艺术市场,秋季拍卖正在火热举行。在这个如火如荼的拍卖季,有很多私人收藏、家族藏品上拍。 10月...
普京指示俄内阁:12月之前批准...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据俄罗斯塔斯社11月4日报道,根据今年9月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的结果,俄罗斯总...
金灿荣:荷兰没有服软迹象,中国... 近期,中荷两国间的摩擦引发广泛关注,直接起因是荷兰政府突然决定强行接管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
广州白云机场起飞!国内首架C9... 11月4日12点27分,国内首架C919十五运会彩绘飞机“大美湾区”号搭载157名旅客从广州白云国际...
“火箭式”升温!广西最高温或冲... 11月4日,南宁阴雨绵绵。网友说,冷风+冷雨,有点冬天的味道。太阳什么时候回来?大家再扛一扛、裹一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