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是民国时期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占据实权的地方军阀,核心人物以马步芳为主,号称“西北三马”,尽管这些人物大多在幕后掌控大局。与这些背景人物相比,有一位马家军的前线总指挥给西路军带来了最沉重的打击,这个人在解放后留在大陆并得到了保护。
这位人物名叫马元海,生于1888年,回族,甘肃省河州人。他是马步芳的表兄,通过外祖父马海晏和舅父马麒的庇护与支持,马元海在年轻时与马家的一些纨绔子弟聚集在一起,练习武艺、打拳,凭借这些练习,他不仅锻炼了强健的体魄,也练就了过硬的枪法。
在那个时代,回族人通常没有读书的习惯,马元海也是目不识丁。然而,他天生有着过人的胆识与聪慧,虽然没有文化,但对如何做官和为人处事有着很深的了解。他心机深沉,常常使出阴险的手段,心地极其狠毒。1912年,马麒在西宁执掌大权,马元海便放弃家乡的生活,进入青海谋求事业。在舅父的照料下,他的身体愈加强壮,逐渐成长为马家军的骨干力量之一。
1936年10月,红军的西路军跨过黄河,向新疆进发,目标是打通与当时苏联的西北通道。马步芳将马元海任命为西路军前线的总指挥。在一次在武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马元海提出了一个极其阴险的计谋。
他在会上说:“与共军的正面交战,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尾追。我们有大量的骑兵,骑兵特长就是快速机动,可以每天从后方截击共军的殿后部队。我们只需要一部分兵力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红军将无法回头保护自己的尾部,最终我们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战果。”
马元海对西北的地形了如指掌,他看透了西路军的弱点,并且凭借这一点,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一次次截断了红军的后卫部队。由于这一计谋深得马步芳的欣赏,马元海很快被推举为步骑兵全军总指挥。
马元海指挥的部队在甘肃河西地区对西路军展开了疯狂的追击与围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西路军遭受了严重的人员损失。马元海的军队纪律松懈,俘虏屡遭杀害,而他对待红军的手段极其残忍。他还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霸占了怀孕的女红军陈淑娥,并将四百多名女红军押回西宁,其中很多女性被马步芳随意“赏赐”给了下级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