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清朝政府常常被认为软弱无能,任由列强欺凌和宰割,不断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让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清政府也曾有过硬气的时候。
1821年,广州发生了一件引人关注的事件。一位从事水果买卖的妇女郭梁氏,不慎在美国“艾米丽”号商船附近落水身亡。当时,这艘美国商船停靠在珠江边,船上的意大利籍船员泰拉诺瓦被认为嫌疑最大。死者家属报案后,中国官员亲自登船勘查取证,最终认定泰拉诺瓦是杀害郭梁氏的凶手,应依法处以绞刑。此前也有外国人在中国犯罪被执行绞刑的先例。
面对这个判决,“艾米丽”号自然不愿接受,然而广州方面采取了强硬手段:不仅全面暂停对美贸易,还禁止“艾米丽”号离港。这一招非常奏效,船方最担心的并非船员安危,而是担心船上鸦片被中国海关查获。最终,美国方面妥协,允许中国派兵登船,将泰拉诺瓦带走依法处死。
这一案件在美国并未引起波澜,反而引起了英国人的浓厚兴趣。美国人允许中国官员在悬挂星条旗的商船上设立公堂,完全按照中国法律审理美国船员,这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简直难以想象。当时美国人之所以愿意遵守中国法律,是因为他们认为,虽然中国国力相对较弱,经济落后,但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大国仍值得尊敬。
然而,几年后,随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人对清朝的认知也随之改变。当别人觉得你强大,或者你确实强大时,你有底气挺直腰板,他们不敢轻易欺负你,甚至心生敬畏。但当他们发现你不过如此,或者你已经衰弱无力时,他们不仅会肆意践踏,还会趁机获取更多利益。
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次年的《虎门条约》则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英国获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开创了践踏中国司法主权的先例。面对英国坚船利炮打开的四个通商口岸,美国人这才意识到清朝并非不可侵犯,于是改变对清的外交策略,转而与其他西方列强一起瓜分中国利益。
这说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不断进步、提升实力,具备竞争力,才能有效抵御外敌,维护自身利益,以尊严屹立于世界。
谈到清政府的硬气,就不能不提雅克萨之战。面对沙俄的侵略,清军士气高昂,奋勇作战,展现了坚定抵抗外敌的决心。经过多次激烈交锋,最终成功击退了沙俄军队,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再看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例。新疆阿古柏叛乱,意图分裂国家,清政府果断派遣左宗棠出征。左宗棠抱着必死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亲自指挥军队,最终成功收复新疆。据历史资料显示,这些事件中,清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
然而,清政府硬气的时刻毕竟有限。在更多情况下,它面对列强压迫时选择妥协退让,导致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全盘否定清政府曾有的硬气表现。这个历史事实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仅靠一时的硬气,更需要长期提升综合国力和明智决策。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洞口人,退休干部,文学与文史爱好者,半个世纪以来坚持写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