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许多名将的父子关系颇为传奇,常见的例子有孙坚与孙策、关羽与关平、陆逊与陆抗等。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曹魏宗室中的父子将领——夏侯尚与夏侯玄。他们虽然手握重兵,名列三国豪杰,但结局却都不太顺利。
一、夏侯尚 夏侯尚(?~226年),字伯仁,出生于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堂侄。早年,曹操征服冀州时,任命夏侯尚为军司马、五官将文学,后升为黄门侍郎,并随曹彰征战乌桓,凯旋归来。 在曹操去世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夏侯尚奉命护送曹操灵柩回邺城,并参与计算曹操的功劳,封为平陵亭侯,晋升为散骑常侍,后任中领军。同年,曹丕即位后,夏侯尚的封号改为平陵乡侯,并升任征南将军、荆州刺史。 夏侯尚在军事上屡立战功,他攻克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并升为征南大将军。尤其是在江陵,他打败了吴将诸葛瑾,之后成为荆州牧,封昌陵乡侯,堪称曹魏的一员猛将。 然而,夏侯尚的事业并未完全顺遂。他宠爱一名妾室,且这名妾室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这让魏文帝曹丕不满,最后命人将这名妾室杀害。夏侯尚对此深感悲痛,甚至因此病重,精神也受到了影响。 黄初六年(225年),夏侯尚因病重回到洛阳,曹丕亲自前去探望并泪流满面。黄初七年(226年)四月,夏侯尚因抑郁而亡,享年不久。曹丕为他追赠“悼侯”,可见夏侯尚的死对曹魏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损失。而夏侯尚去世后,儿子夏侯玄也被提前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二、夏侯玄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年少时便声名显赫,不仅仪表堂堂,还因才学出众,成为当时人们称道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的人物。他不仅精通玄学,还与何晏等人一起,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成为“四聪”之一,影响深远。 在父亲去世后的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夏侯玄继承了父亲的封号,成为昌陵乡侯。后来,他在魏明帝曹叡的朝廷上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等职务。在曹芳继位后,夏侯玄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中护军,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并升任征西将军。然而,夏侯玄的政治生涯并未顺利发展。尤其是在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挫败曹爽一派,掌握了曹魏的大权。面对司马懿的权力逐渐膨胀,夏侯玄并没有采取行动进行反抗,最终被司马懿剥夺了兵权,并被迫入朝担任大鸿胪,不久后又改任太常。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夏侯玄的处境依然没有好转。虽然有人告诉他可以放宽心了,但夏侯玄却预感到,司马懿的儿子不会容忍自己。果然,在嘉平六年(254年),他被卷入了一个密谋事件。李丰和张缉谋划刺杀大将军司马师,想让夏侯玄代替他,但计划泄露,李丰被杀。最终,夏侯玄也被捕,连同张缉等人一起被押送到廷尉接受审判。 夏侯玄的命运较为悲惨,虽然他出身名门,才学出众,但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未能顺利掌握实权,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通过夏侯尚与夏侯玄父子的故事,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勇的将领往往因政治斗争、个人遭遇等种种原因,未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