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他的传奇一生至今依然被广为传颂。身世贫寒的他从一个乡村流氓一路奋斗,最终成就了大汉王朝,创下了持续四百年的辉煌历史。然而,人生无常,生老病死,刘邦的晚年却未能完成一些他计划中的重大事项。
1. 废太子刘盈
刘邦早就对自己的儿子刘盈有些不满。原因在于,刘盈与刘邦的性格差异太大。刘邦经历过无数的生死考验,从一个不入流的小人物爬到一国之君的位置,拥有无比坚韧的性格。而刘盈则不同,虽然他身处乱世,也经历过一些磨砺,但毕竟是太子身份,从小受到宠爱,有吕后这个强大的母亲在背后撑腰,过得比较安逸,心性也更为温和。刘盈并不像刘邦那样能在困境中百折不挠。他虽然内心善良,但有时显得软弱,无法像父亲那样迅速作出决断。刘邦曾多次考虑废掉刘盈,尤其是在刘盈处理刘如意事务上的表现上,让他感到失望。但当吕后向张良请教如何保住太子的位置时,张良的建议让刘邦最终放弃了废太子的计划。毕竟,刘盈能请到商山四皓这等人物,说明太子的地位稳固,刘邦只能无奈作罢。
2. 铲除异姓王侯
刘邦对那些异姓王侯始终不信任,虽然与韩信、英布等人结盟,共同对抗项羽,但一旦项羽被打败,刘邦便立刻开始清除他们。韩信曾拥有大权,但在项羽死后,刘邦便削弱了韩信的兵权,最终将他软禁,并由吕后在刘邦的默许下暗中杀害。至于英布,刘邦虽然不把他当作威胁,但英布最终也因害怕自己会被刘邦清除,选择主动反抗,结果刘邦亲自出征,轻松击败了他。最终,刘邦彻底解决了这些异姓王侯,确保了汉朝的统治稳固。
3. 可能的“杀吕后”之事
关于刘邦是否有意除掉吕后,这在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但可以从一些细节推测出刘邦心中的不安。首先,吕后年老,且刘邦宠爱一位名叫戚夫人的妃子,戚夫人是刘如意的母亲。刘邦在考虑废掉刘盈,重新立刘如意为太子时,也派遣周昌等人辅佐刘如意,这一举动看似为保护儿子,但也暗藏了防范吕后的用心。其次,刘邦曾命令陈平除掉樊哙,但陈平识破了其中的政治风险,因为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亲妹妹,如果樊哙被杀,吕后必定不会放过自己。虽然刘邦临终时并未下令杀掉吕后,但他显然早就察觉到吕后有些野心,知道吕后心狠手辣,且喜欢掌握权力。如果刘邦有更多的时间,或许他早已采取行动,除掉吕后。
总之,刘邦在晚年有许多未竟的心愿和计划,而他未能完成的事情,最终在吕后和后宫的政治斗争中,甚至影响了整个汉朝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