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27日,苏联将一批日本战俘送往日本,结束了长时间的囚禁。根据苏联的说法,这次送回的囚犯数量并不多,大部分是曾在关东军服役的日本士兵。这一事件,标志着二战结束后苏联与日本之间的一段历史悲剧。但日本方面对此产生了疑虑,认为返回的俘虏数量太少。例如,日本国会下议院的议长曾在码头上表示:“日本在苏联的归国工作尚未完成。”健康安全部门也怀疑,苏联实际俘虏了超过11000名日本战俘。那么,究竟有多少日本战俘在苏联被杀害了呢?其中,数以万计的关东军战俘,回国的却只有区区一千名。这其中的真相如何?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百万苏军迅速进攻东北中国,几乎摧毁了日本关东军的力量。苏联俘获了约64万日本俘虏,其中大部分是关东军成员,还有数万朝鲜人。苏联决定将这些俘虏按身体状况分批送回日本。最终,剩下近50万“健康的战俘”(大多数在18至35岁之间)被送往苏联的各个地区。这一决定,带来了苏日俘虏问题的复杂局面。
那么,苏联的“劳改营”中的日本俘虏过得如何呢?表面上看,苏联为囚犯提供了相对不错的条件。根据规定,日本俘虏每日可享有3000大卡的食物,标准与苏联普通士兵相当。而高级别的日本官员还能享受新鲜牛奶和动物油脂。生病的俘虏还会额外提供1/4的食物和蔬菜。为了适应日本战俘的饮食习惯,苏联还提供了大米和鱼类。此外,几乎所有的劳改营都有自己的诊所,且有一些医院可供俘虏治疗。更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劳改营还设立了读书室,囚犯们可以读书,甚至在1947年后,一些劳改营每周会放映一到两部电影。而那些有艺术才能的囚犯,还成立了固定的表演团体,其中一些人后来还成为了著名的画家。
然而,这些看似优渥的条件,在实际执行中却并不理想。首先是食物问题,尽管规定了食物标准,但在许多劳改营中,食物严重不足。许多囚犯有时几天吃不到一顿饭,甚至有时只靠白菜充饥。一位名叫尾花的日本战俘曾回忆,在西伯利亚的“劳动生活”中,早晚的饭只是稀糊糊的稀饭,搭配咸菜和小块的馒头,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饥饿感。更糟糕的是,许多囚犯会用一些金币或钢笔等贵重物品换取食物。甚至在外面工作时,苏联孩子会抢走他们的食物,导致这些囚犯不得不争抢着吃下一块面包。饥饿让这些人变得像野兽一样,见到食物就拼命抢夺。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吃到野菜、草根等,但有些草药是有毒的,这也是他们常常出现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就拿科尔斯诺亚尔斯克地区的一个劳改营来说,曾经有七个囚犯因食用毒草而中毒,其中四人因此死亡。
至于医疗条件,虽然苏联为囚犯提供了医疗保障,但实际情况却非常有限。许多医疗用品极为稀缺,且治疗手段粗糙。一次,一名冻伤的日本士兵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仅用剪刀就截掉了冻伤部位的皮肤和骨头。还有一名士兵因为手指冻伤,被用普通锯子锯掉了手指,手术后他发烧了三天。
在劳改营的日常工作中,尽管规定了每日工作时长为8小时,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囚犯每天都需要工作超过8小时。苏联还设立了一项奖励机制:如果囚犯的工作量达到一定标准,他可以得到更多的食物。然而,这种制度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许多囚犯为了增加粮食配给,拼命工作,结果身体遭到极大损害。
尽管日本战俘的生活充满艰辛,但从相对的角度来看,与日本在二战中对待美国战俘的残酷相比,苏联的待遇可能并不算最坏。在战俘营中,许多美国战俘遭受了饥饿、虐待,甚至被用作活体实验。而在苏联的劳改营中,尽管食物短缺、医疗匮乏,但日本战俘的基本生存得到了保障。
到1947年,苏联开始陆续将日本俘虏送回,到了1956年,苏联宣布将所有剩余的日本俘虏送回日本。至于具体的死亡人数,不同的资料显示有不同的估算。根据俄罗斯的研究,约有45万至60万日本战俘在苏联战败后死于非命。而日本专家认为,仅在西伯利亚就有6万名日本战俘丧生。
这一历史事件深刻反映了二战期间各国间复杂的军事历史,也让我们铭记了日本在战争中所犯下的暴行和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