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康乾盛世"这四个字,甚至可能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啊!
但现在许多的研究让人大跌眼镜,这个所谓的"盛世",好像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被美化的时代
当年紫禁城三大殿的修缮,修了整整七次更离谱的是,每次都要挪用河工银子。
河工银子是干什么的?那是用来修河道防洪的!这么搞,不就等于在拿老百姓的命开玩笑吗?
说起乾隆六下江南,那可真是一场豪华秀,光是这几次南巡的花销,就顶得上全国三年的农业税。
想想看,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地交的税,就这么被皇帝一个人给造出去了。
最让人气愤的是1793年,英国使团来访,看到的是老百姓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可皇宫里却躺着三亿两白银。
乾隆好大喜功,喜欢搞排场,修建奢华宫殿、大搞南巡活动,这些都需要天文数字的开支。这笔钱从哪来?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刮。
卖官鬻爵这事就更要命了,官员花钱买官,上任后第一件事肯定是想方设法捞回本钱,这么一来,下面的老百姓能好过才怪。
王朝溃败的缩影
到了鸦片战争,按理说,当英军推进到南京江面时,已经是强弩之末:
从最初的两万人锐减到七千,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成了病号,真正能打仗的也就三千来人,这种情况下,只要清军来个反攻,说不定就能改写历史。
但事情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清朝那些当官的,不是想着怎么打退敌人,反而争先恐后地投降,这操作说出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最离谱的要数那个靖逆将军奕山,这位仁兄在广州当指挥官时,不是琢磨着怎么打仗,反而整天嚷嚷着"防民甚于防寇"。
这是什么逻辑?老百姓比敌人还可怕?等到广州被英军包围,这位爷二话不说就举白旗投降了。
再看看当时清军的基层情况,那更是一塌糊涂,本该训练打仗的,成天就知道喝酒赌博。
没事干就拉老百姓当苦力,还欺负本地人,这哪是支军队啊,简直就是一群土匪。
其实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出清朝已经烂到根子里了,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那些当官的不是想着怎么抵抗,反而更担心老百姓会造反,这种心态,说明他们已经完全不把自己当中国人了。
关于版图的历史误解
现在总有人跟着喊是清朝开创了现在的版图,但真是如此吗?
就拿《瑷珲条约》来说,沙俄一下子就抢走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面积得多大?比清朝自己开垦的土地都多得多,这叫保护国土?这分明是在倒送国土!
当日本人觊觎台湾的时候,清政府连个像样的海军都拿不出来。最后是啥结果?
最后只能哭哭啼啼地把台湾当赔钱货给送了出去。这种窝囊气,光想想就让人憋得慌。
其实仔细想想,清朝签的那些条约确实划定了一些边界,但这跟他们的功劳有啥关系,很多都是被人逼着签的不平等条约,还有脸往功劳簿上记?
要说清朝对中国版图有啥贡献,那就是给后人留下了一堆烂摊子,那些不平等条约,那些失去的领土,都是清朝留下的"遗产"。
清朝对中国版图的"贡献",更多的是负面的,他们留下的那些领土纠纷,那些不平等条约,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
最可悲的是,清朝不光自己怂,还把这种怂劲儿传染给了一代人,要不是后来有人奋起反抗,中华民族说不定还得继续蒙羞。
这样看,清朝就是一个大写的"怂"字,与其感谢他们,不如记住这个教训:国家一定要强大,不然连自己的地盘都保不住,屏幕前的各位又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
网易:清朝拉胯,把中国直接从山顶带到锅底,至今都给当年的跌落铲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