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熙元年十一月,已经做了十七年皇帝的司马衷(晋惠帝)突然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据说他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的。三天后,西晋迎来了新皇帝——晋怀帝司马炽。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六个儿子,司马炽排名第二十五,虽然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才能,但最终成为了皇帝。
一、乱世中的储君
司马炽生于太康五年(284年),母亲是来自琅邪王氏的王媛姬。王媛姬最初进入晋武帝的后宫时,身份较低,只被封为中才人。但她的儿子却最终成为了西晋的皇帝,遗憾的是,王媛姬没能活到那一天。司马炽是晋武帝的最小儿子(另外一个排行第二十六的儿子早夭),在年仅七岁时,他就被封为豫章王,时间是在太熙元年(290年)。同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
晋惠帝在位时,西晋朝廷陷入了权力斗争,八王之乱爆发。在这一过程中,年幼的司马炽并未参与权力纷争,他避世自守,专心读史,远离政事,因而获得了当时人们的赞誉。虽然司马炽并不争权夺利,但在动荡的局势下,他还是被册封为皇太弟。时至304年12月,晋惠帝正式下令,将司马炽册立为皇太弟。
二、登基为帝
司马炽能够成为皇太弟,与当时西晋的局势密切相关。正值八王之乱,局势混乱,原本的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的第十六子)被河间王司马颙击败。司马颙因为与晋武帝的血缘关系较远,只能充当权臣,最终他推选了实力较弱的司马炽为皇太弟。虽然司马炽并无显赫的才能,但在乱世之中,他并未受到威胁。
晋惠帝去世后,皇后羊献容认为自己与司马炽的关系并不适合做太后,于是她派人催促清河王司马覃(晋武帝之孙)入宫即位。司马覃已经来到尚书阁,但此时侍中华混发现了不对劲,急忙召唤司马炽进入宫中。在群臣的支持下,司马炽最终顺利继位,成为西晋的第三任皇帝。
三、皇位之争与毒死
司马炽继位时,权臣已经变为东海王司马越。西晋王朝内外压力巨大,内部宗室纷争不断,外有匈奴等民族的威胁。晋怀帝司马炽开始亲自处理政务,试图有所作为,但这引发了司马越的不满,两人矛盾加剧。311年1月,晋怀帝秘密命令苟晞讨伐司马越,可惜,司马越突然去世,而他的军队也被石勒所灭。
西晋在此时兵力匮乏,处于灭亡的边缘。311年6月,刘聪的军队攻占洛阳,司马炽在逃往长安的途中被俘。此次事件被称为“永嘉之变”。起初,刘聪封司马炽为仪同三司、会稽郡公。然而,在一次宴会上,刘聪命令司马炽为斟酒的仆人,这让在场的西晋旧臣们非常悲伤,甚至忍不住流泪。刘聪对此感到反感,最终在313年2月,他命人将毒酒赐给司马炽,致使他毒死身亡。
参考资料:
1. 《晋书》
2.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