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末,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边境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因为其激烈的地面战斗而著名,还因为涉及的空战让印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01 非洲小国的空战对决
在这场战争中,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空军装备了类似的战机。埃塞俄比亚使用的是俄罗斯制造的苏-27战斗机,这款战机在1998年之前,埃塞俄比亚从俄罗斯进口了15架,并装备了R-27中距导弹和R-73格斗导弹。此外,他们还高薪雇用了俄罗斯的退役飞行员作为技术教练来提升飞行员的操作能力。
与之对抗的是厄立特里亚的米格-29战机,厄立特里亚在1998年购买了8架米格-29战斗机和2架教练机,装备同样是R-27和R-73导弹。更有意思的是,厄立特里亚雇佣的不是俄罗斯飞行员,而是来自乌克兰的退役飞行员。
虽然这两个国家的战机配置相似,但这场空战成为了苏-27和米格-29谁更强的较量。最终,苏-27凭借其更强的作战能力,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1999年2月25日,两架埃塞俄比亚的苏-27在巡航时与四架厄立特里亚的米格-29遭遇。尽管米格-29先发制人,发射了多枚R-27中程导弹,但苏-27凭借机动性巧妙避开。随后,双方的战机进入近距离空中格斗,最终苏-27成功击落一架米格-29。
接下来,战斗持续升级,2月26日、5月16日和10月25日,苏-27分别再次击落厄立特里亚的米格-29。在这几次空战中,米格-29因燃油不足或战机损伤,不得不先后撤退,而埃塞俄比亚的苏-27未有损失。
至此,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空战中,厄立特里亚的4架米格-29被击落,而埃塞俄比亚无一战机损失。
02 印度空军的震动
这场战争对印度空军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因为当时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与中国的主要空中力量一样,都是苏-27和米格-29。自1990年起,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70多架苏-27,并且获得了生产许可,开始自主生产歼-11战机。而印度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主要装备了米格-29,同时还引进了法国的幻影2000。
在中国获得苏-27后,其空军实力迅速得到提升。苏-27的体积远大于米格-29,因此可以搭载更强的雷达和更大的武器负载。苏-27的载弹量和航程都超过了米格-29,使得它在空战中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尤其是在持久战中,苏-27能够凭借更大的燃油容量持续作战,而米格-29在消耗战中处于劣势。一旦米格-29燃油不足,不得不回撤,苏-27则能继续追击,压制敌机。
03 中印空军力量的变化
随着中国获得苏-27生产线,印度也意识到必须提升自己的空军力量。印度随后购买了大量的苏-30战机,力图通过增加重型四代机来对抗中国的空军。然而,中国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加强军备,生产了更多的歼-11A和歼-11B战机,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印度。再后来,中国推出了歼-16和歼-20战机,使得中国空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印度,甚至在技术上也领先。
如今,即便印度能够从俄罗斯购买苏-35或苏-57等先进战机,也已经难以赶超中国空军的实力。
通过这场非洲战争,印度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空军技术上的劣势,进而加大了对空军的投资与改革,但与中国的差距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