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四保临江战役如火如荼地展开时,东北民主联纵总部收到了前线传来的电报。总部首长接到电报后,眉头紧锁,心中隐隐感到一丝担忧。此时,战局尚未定胜负,3纵的司令员曾克林与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却在战役的部署上产生了分歧。 曾克林提议将进攻重点放在敌方较弱的一支国军部队上,而韩先楚则认为,应当优先进攻敌方较强的部队。两位将领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终,他们决定将两种方案一同上报总部,请求裁定。
总部首长仔细审阅了电报中的情况,思考了一番后,最终采纳了韩先楚的方案。事实证明,韩先楚的判断非常准确。方案批准后,韩先楚立即指挥3纵及兄弟部队中的一个师,展开对国军的猛烈进攻,成功歼灭了国军89师及54师的一个团。 这场战斗的结果令人震惊:我方不仅俘虏了7000余人,而且自身伤亡仅为326人,创造了1:25的敌我伤亡比!这一战果堪称传奇,展示了韩先楚卓越的指挥才能。 在接下来的南满战斗中,3纵与4纵紧密配合,尤其在夏季攻势中,韩先楚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他指挥部队攻克了梅河口等战略重镇,并成功打通了南满与北满的联系,为后续战役奠定了基础。 然而,不久后,秋季攻势中又出现了新的争议。这次,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与3纵政委罗舜初在战术选择上发生了分歧。罗舜初主张稳扎稳打,逐步逼近敌人,而韩先楚则提出应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快速行军120公里,奇袭敌人的核心阵地——威远堡。 总部首长再度陷入深思,最终,他决定批准韩先楚的大胆方案。事实再次证明,韩先楚的判断是准确的。他的部队在120公里的急行军后,出其不意地攻击了敌人的心脏地带,致使国军116师全军覆没。 在冬季攻势中,南满部队继续高歌猛进,先后攻占辽阳、鞍山、营口等地,成功切断了国军的海上补给线,并为关内的部队开辟了一条极具战略价值的海上通道。韩先楚再次在此战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随着1947年几场重大战役的胜利,东北的局势发生了决定性的逆转,接下来的1948年必将迎来决定性的大决战。正当此时,总部突然传来指令:曾克林将调任辽南军区司令员,负责后方工作,而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将接替曾克林的职位,担任3纵司令员。 这一临阵换将的决定显然不简单,背后蕴含着深远的考虑。曾克林作为3纵的创始人,率部多次攻占沈阳、锦州等战略要地,迅速接管了苏军遗留的大量军用仓库,为中央的战略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曾克林为东北战局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人民军队的用人原则始终是“唯才是用”。尽管曾克林对3纵的贡献巨大,但相较于韩先楚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他的军事才能显得稍逊一筹。因此,最终的决定是让韩先楚接任3纵司令员,继续带领部队取得更大的胜利。 曾克林作为一名长期受党培养的党员,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他在调任辽南军区司令员后,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5个月后,他重返部队,参与了锦州战役等重要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韩先楚接任3纵司令员后,带领部队攻克四平,参与了辽沈战役,并在锦州战役中俘虏了国民党副总司令范汉杰,为解放东北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的辽西会战、平津战役等,韩先楚指挥的3纵屡战屡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斗传奇。 1950年,韩先楚指挥部队攻占海南岛,击败了国民党名将薛岳,成为我军海上战役的开创者。接下来,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再次表现出色,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多次关键胜利,最终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的军事巨星之一。韩先楚的军事生涯充满传奇,他不仅在战场上屡次创造奇迹,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