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建立后,曾经的“天下共主”——周天子,最后究竟去了哪里?他的结局如何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澄清一个常见的误区:秦国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但实际上,周朝早在公元前256年就已经被秦国灭亡了。因为在秦朝完全统一之前,周朝的最后一任国君——周赧王,早已去世。
周赧王去世后,虽然周朝的血脉还存在,但只剩下了东周国和西周国这两个微弱的公国。这两个国家国力薄弱,因此秦国对其也没有丝毫顾忌,直接将其灭掉了。
要深入了解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得从周朝的历史说起。周朝建立初期,采取了“分封制”来治理广阔的疆域。但随着分封制度的实施,周王朝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尤其是在周厉王时期,百姓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而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更是彻底削弱了周朝作为“天下共主”的威望。到战国时期,周朝的势力几乎消失不见,若不仔细查阅地图,几乎找不到周朝的踪影。
公元前315年,周朝的末代君王——周赧王继位。那时的周王朝,已经只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国家,实际控制的土地仅剩下三万多人口,三十六座城池。即便这些人的生活保障也已经非常勉强。周赧王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甚至连以前周天子“钟鸣鼎食”的奢华日子早已不复存在。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的财政困窘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周天子死后,连合适的安葬费用都难以凑齐,只能依靠向其他国家借贡品来维持基本的开销。
而在周赧王继位时,他的国家已经没有实质性控制,名义上的国土也是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实际管理。即便如此,周赧王的处境依然艰难。他一方面名为“天子”,但实际上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周赧王只能寄居在西周公国,手里仅有一座破旧的王宫作为唯一的财富。
此时,秦国的崛起让周赧王看到了复兴的希望。秦国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力量,周赧王在其他六国的提议下,试图联合抗秦。然而,周赧王的财力已经捉襟见肘,为了筹集资金,他不得不向富商借款,并勉强组织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
尽管他一度充满期待,打算通过战胜秦国来偿还债务,但最终等待他的却是彻底的失败。其他诸侯国并没有提供实质支持,甚至燕国和楚国也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少量兵力。最终,这支“联合军”在伊阙驻扎了一个多月,因兵力不足,最终解散,周赧王的计划也就此破产。
随着局势不断恶化,西周国的富商们开始要求偿还债务,周赧王也不得不面对他们的讨债压力。最终,他只能躲在王宫里“宅”着,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宅男”,并形成了“债台高筑”的成语。
在周赧王的无力反抗下,秦国最终派兵攻破了西周国。由于周赧王曾背叛秦国,秦昭襄王决定彻底剿灭周朝的残余势力。东周国和西周国在面临秦国的威胁时选择了投降,最终,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去世,周朝彻底灭亡。
不久后,秦昭襄王命令灭掉东周国,周朝在历史上的最后一点残余也随之消失。至此,周王朝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总的来说,秦国统一前,周朝的实际灭亡已经发生,因此我们无法进一步了解秦朝建立后,周王室的具体情况。或许,周赧王在内心深处也曾想过,自己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是否曾反思过五百多年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那些毫不知情的诸侯们该是多么愤怒呢?
历史就这样在周王朝的最后一刻结束了,留下的只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