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封当初决定驰援关羽,历史的结局可能会有所不同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刘封的死与是否救援关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刘封的存在本身对刘禅的统治构成威胁,而这一点才是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他的真正原因。然而,关羽的死确实加剧了刘封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刘封没有出兵援助关羽,导致他与父亲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这也是刘备最终下决心对刘封下手的情感根源。
当然,政治原因也存在。刘封逼迫孟达造反的行为,无论在当时还是从历史角度看,都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封建时代,君主的决定往往更多出于权力和政局的需要,而非感情。
那么,假如刘封当初选择出兵援助关羽,结果会如何呢?
1. 时间因素
时间是决定刘封能否救援关羽的关键。在关羽败走麦城时,很多人认为刘封就算出兵也无法突破曹魏和孙吴的封锁。然而,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实际上,关羽在水淹七军、围困樊城和襄阳时才向刘封和孟达请求援助。这时候,关羽依旧处于强势地位,东吴还未发起偷袭,徐晃的援军也尚未到达。关羽的目标并不是自救,而是加强对樊城的进攻。
如果从时间线来看,刘封和孟达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支援关羽。两地相距并不远,刘封如果早些出兵,确实有可能帮助关羽对抗徐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势。
2. 兵力因素
那么,刘封是否具备足够的兵力去援助关羽呢?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得知刘封当时的兵力,但可以从一些历史背景推测。
当孟达投降曹操时,他携带的部队有大约四千人,而刘封接手指挥孟达兵力时,人数应该不超过五千。此时的刘封兵力相较于关羽来说并不弱。若把这些兵力集中在樊城,刘封的援军确实可以对关羽的攻城行动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刘封和孟达的兵力联手,加上刘封的指挥和关羽原本的作战经验,樊城战斗的形势可能会得到改善。虽然最终能否完全拿下樊城难以预测,但至少在徐晃的进攻下,关羽可能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轻易失败。
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点是,刘封当时提出的“房陵、上庸新定,不适合出兵”的理由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事关优先级。在此情况下,樊城战役的重要性显然要高于东三郡的稳定。如果刘封选择援救关羽,樊城的胜利可能会使东三郡的局势更加稳固。
3. 结果的影响
假如刘封及时支援了关羽,即便最终关羽未能完全赢得战斗,但至少可以拖延东吴的偷袭,也许能够为关羽争取更多时间,甚至避免关羽死于麦城。
如果关羽没有死,刘封失去东三郡、逼反孟达的情势可能不会被刘备用来作为赐死刘封的理由。刘备也许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对刘封下手,反而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维持刘封的生命。
综上所述,刘封若当时出兵援救关羽,或许能扭转关羽的命运,甚至可能延长刘封的生命。这些变化虽然无法完全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封的援军对于改变历史走向具有一定的潜力。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