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后,国民党的政权变得岌岌可危,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战役,快速南下。此时,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愈发激烈,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对蒋介石的权力形成了极大压力。
南方许多城市陷入混乱,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传出消息:如果蒋介石不辞职,中共就不会和谈,而美国也不再愿意继续援助国民党。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甚至向美国总统报告,称蒋介石已经失去民心,众叛亲离,暗示美国是否继续支持蒋介石已经成了疑问。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蒋介石于1948年12月31日在南京总统府召集了40多名国民党高官聚餐。饭后,蒋介石开始谈起公事,他说:“现在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也有些话想说。准备在元旦发布一篇文章,征求大家意见。” 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张群接过蒋介石的稿子,朗读了一遍。文章内容大致是蒋介石表示愿意为和平牺牲个人利益,隐退并同意和谈。大家的意见不一,有人同意,也有人不同意。蒋介石环视四周,皱起眉头愤怒地说:“我不是要离开,只是党内的某些人要求我退职。我下野并不是因为‘共党’,而是因为我们党内的某些派系。” 显然,蒋介石指的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等桂系派系。国民党内一直由蒋介石掌控,几乎无人敢反驳他的话。因此,这一决定也就这样定了下来。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布了辞职声明,1月21日正式宣布下野,李宗仁成为国民党政府“代总统”。 蒋介石的家乡在浙江奉化溪口镇,他父亲早逝,由母亲王采玉抚养长大,对母亲深感依恋。这次回乡,蒋介石特意带着儿子蒋经国一起,目的是为母亲扫墓。蒋介石站在祖屋前,久久不敢进去,情感复杂。蒋经国轻声劝道:“父亲,您已经安排好了,可以进屋休息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和喧嚣的声音传来,蒋介石转身看到一群人涌过来,军警正在维持秩序。蒋介石说:“经国,你去看看。” 蒋经国跑去了解情况,回来告诉蒋介石:“父亲,乡亲们知道您回来了,想见您,军警出于安全考虑没让他们进来。” 蒋介石决定去见乡亲们,他虽然年迈,但仍愿意和老百姓亲切交流。来到人群中,他用家乡话问一位老者:“阿公,您找我有事吗?” 老者答道:“蒋总统,我们只是想看看您。” 蒋介石笑了笑,感谢大家的关心。正当气氛温馨时,另一位老者突然问:“听说您现在不是总统了,是真的吗?”这话一出,人群中一片骚动。蒋介石轻松地回答:“是的,我不再是总统了。” 老者继续问:“那您回溪口,是准备告老还乡吗?”蒋介石答道:“是的,我打算回来过安定的日子,做点小事情,种花养鱼。以后还请乡亲们多多关照。” 话语虽然平和,却让在场的乡亲们纷纷鼓掌。蒋介石和大家打过招呼后,才转身回屋休息。 晚上,蒋介石心情沉重地吃完晚餐,便回到房间。蒋经国看到父亲情绪不佳,立刻跟进房间。蒋介石看着他,温柔地说:“经国,不用管我,吃饭吧,我年纪大了,饭量少。” 蒋经国站在一旁,低声说道:“父亲,您胃口不好,是因为党国正处于危难之际,儿子心情和您一样,食不下咽。” 蒋介石让蒋经国坐下来,继续交谈:“这次我下野,国际环境是个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蒋经国接着说:“父亲,除了您,没有人能收拾眼下的局面。” 蒋介石感兴趣地问:“你怎么看?” 蒋经国分析道:“父亲隐退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匪军南下,渡江攻占京沪;二是李宗仁和中共求和,建立联合政府,但实际上是中共主导,派兵占领南京,整个国家在不战而屈。” 蒋介石点头表示认同:“李宗仁求和并无益,反而会丧失主权。” 蒋经国接着说:“李宗仁当政后,军政要员必会被更换,中共会通过各种手段收买人心。” 蒋介石沉思片刻:“我最担心的就是这种情况。下野前,我做了一些安排。” 蒋经国忐忑地说:“父亲,我担心李宗仁可能会选择迁都广州,割据两广自保。到时候美国可能持观望态度,苏联支持共产党,南方各省可能完全落入中共手中。” 两人分析着当前形势,直到深夜才休息。 1月25日清晨,蒋介石醒来后,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与母亲的合影,心中充满了思念。这时,蒋经国走进来说:“父亲,南京传来消息,李宗仁已发布了‘第一号命令’。” 蒋介石立刻问:“深夜发布?什么内容?” 蒋经国回答:“释放所有政治犯,张学良、杨虎城等人,今天将通过广播公告。” 蒋介石愤怒地关掉收音机,喊道:“叫毛人凤来。” 毛人凤赶紧赶来,蒋介石严厉问道:“李宗仁发布的命令,你知道吗?” 毛人凤小心翼翼地回答:“刚刚才知道。” 蒋介石愤怒道:“我早就告诉你,要小心这件事。” 毛人凤连忙解释:“总裁放心,李宗仁想放张学良、杨虎城,没那么容易。” 蒋介石冷笑:“李宗仁为了讨好共产党,竟然要放这些叛国的罪犯,荒唐!” 蒋经国插话:“李宗仁发布命令,恐怕事情不像他说得那么简单。” 毛人凤也意识到情况严重,急忙答应:“总裁放心,军统不会执行李宗仁的命令。” 蒋介石放松了些:“好,你去处理。张学良和杨虎城不能留在贵州,要找到更安全的地方。” 虽然蒋介石宣布下野,回到故乡,但他依然掌控着国民党政府的实权。李宗仁虽然是“代总统”,但实际并没有完全掌握控制权,许多军队和官员仍然忠于蒋介石,最终,这一切只能使李宗仁的政权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