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春秋铸文化经典
一部图典连中外文明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焕发时代活力的进程中,一部部承载东方智慧的典籍,正成为跨越国界的对话桥梁。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王其钧教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图解词典》阿拉伯语版正式发行,这部凝聚中国建筑文化基因的经典著作跨越山海,在 “一带一路” 文明对话中翻开崭新篇章,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注入了鲜活力量。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的诞生与传播,是文化领域深耕细作、守正创新的生动缩影。作为王其钧教授与机械工业出版社二十余年深度合作的结晶,该书3000 余幅精美手绘插图与严谨学术阐释相得益彰,将紫禁城的对称之美、江南园林的诗意栖居、徽派民居的人文意境,转化为全球共通的视觉语言。这些具象化的呈现,让建筑这一 “凝固的历史” 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文明符号,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从未中断的深厚底蕴,也让世界得以透过建筑之美,读懂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文化“走出去” 的过程中,这部著作以中国建筑文化特色,主动搭建了与世界文明对话的桥梁。
阿拉伯语版《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王其钧教授秉持 “以图载道,以文传情” 的理念,在对比西方古典建筑与中国建筑、园林、民居文化的过程中,精准提炼中国建筑的文化精髓 —— 既展现了中式建筑中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也不回避不同建筑体系的共性与差异,为跨文明交流找到了共鸣点
各种版本的建筑图解词典系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则依托专业出版优势,构建起多语种、全媒体的文化传播体系,先后推出了该书的韩语、日语、越南语版本,俄语版也即将出版。此次阿拉伯语版的发行,更将中国建筑文化的智慧结晶传递到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为中阿两大文明在建筑艺术领域的深度对话开辟了新空间,让不同地域的读者从建筑文化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多语言版本
文化传播既要扎根传统,更需创新表达。《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从专业学术著作成功蝶变为国际文化 IP,其关键在于打破了传统学术著作的传播壁垒,以创新形式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手绘插图 + 学术解读” 的模式,既保留了学术内容的严谨性,又通过直观的视觉呈现降低了跨文化理解的门槛,让传统建筑文化走出专业圈层,走进更广泛的国际受众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王其钧教授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的另一部作品《家的记忆 了不起的中国民居》,还入围了第 19 届文津奖提名,这不仅是对图书学术价值与艺术水准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建筑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认可,印证了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播中的无限可能。
二十春秋铸文化经典,一部图典连中外文明。中央美术学院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创新合作,不仅是新时代文化出版领域的成功实践,更展现了中国文化 “走出去”的鲜活路径 —— 以优质内容为核心,以创新形式为载体,以开放心态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