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在短短一天内接连推出两项强硬措施,精准打击美国。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两项公告(第61号和第62号),强化了稀土物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并启动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对那些损害中国利益的外国实体实施制裁。这两项措施从资源供应链和技术合规性两方面入手,直接回应美国的挑战。
首先,在稀土管制方面,中国的措施力度空前。此次管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了不仅仅是原产自中国的稀土物品,还包括含有中国成分的海外加工产品(只要中国成分占比超过0.1%),以及使用中国技术的海外稀土生产线。这意味着即便稀土在第三国加工,它仍然会受到中国的管制。这一举措无疑增加了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其次,中国还对稀土的技术出口实施封锁,首次明确禁止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性材料制造等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出口,包括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等关键信息,切断了外部获取这些技术的渠道。
此外,针对军事用途、高端芯片研发(例如14纳米以下的逻辑芯片和256层以上的存储芯片)以及军事AI应用的稀土出口申请,中国也明确表示原则上不予批准,只有涉及人道主义用途的项目可以申请豁免许可。这意味着美国等国的军事技术研发可能受到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核心材料的供应上。
与此同时,中国还将一些外国实体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包括那些参与对台军售的防务公司,如洛克希德·马丁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和那些协助规避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科技公司。对这些公司,中国实施了包括禁止进出口、限制在华投资、撤销高管在华居留资格等一系列措施,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商业利益。
这次最具震撼性的措施无疑是稀土管制,尤其是在军事用途上的严格限制。美国军方的武器系统,尤其是F-35战机、伯克级驱逐舰、民兵-3洲际导弹等,严重依赖中国供应的稀土材料,如钐、钆、铽等。如果这些材料的供应受到限制,美国国防供应链将面临“断供”危机。虽然美国一直在努力重建自己的稀土供应链,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冶炼分离技术及相关产业链的配套,短期内很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此外,美国军事装备的维修和新装备的研发也可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据《海军时报》报道,美军目前因零部件短缺而被迫“拆东墙补西墙”,只好拆卸旧装备的零件来维持现有装备的使用。这一形势将使美军的战备能力受到进一步的打压,尤其是对六代机等高端军事项目的研发造成延误。
中国的这一系列举措,展示了其在全球资源供应链中的战略优势。通过对稀土资源的精准管控,中国不仅能够掌握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信息,还能在定价权和标准制定方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此外,这种稀土管制可视为对美国芯片制裁的一种“对称反制”,借鉴了美国的出口管制模式,构建了从资源到技术的全方位管控体系。这不仅能够迫使美国在谈判中作出让步,还留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通过过渡期和人道主义豁免,避免全球产业链的剧烈波动。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管制措施并不会影响所有企业。中方明确表示,只有那些损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才会受到管制,守法的企业不会受影响。未来,中方可能会通过审批速度、清单动态调整等手段,精细化调整相关措施。
对于美国而言,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应链调整的结构性难题。尽管美国国防部推动“稀土自主”,但由于冶炼厂的建设需要巨额资金且面临环保问题,技术壁垒也相当高,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专利中的占比超过90%,这些都成为美国无法绕过的难关。乐观估计,美国要实现稀土供应链的多元化,至少需要5到10年时间。
总的来说,中国这次的“双拳出击”不仅让美国在短期内面临巨大的压力,也彰显了中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战略筹码的能力。对美国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