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杜特尔特从中国香港毅然返回菲律宾,但刚到机场便被菲律宾警方与国际刑事法院(ICC)人员拘捕,随后被押送到荷兰海牙。这一事件已经过去一周,但马科斯政府并没有收手,反而继续展开针对“杜特尔特余党”的抓捕行动。
菲律宾媒体透露,杜特尔特的亲信,参议员德拉罗萨和前警察局长阿尔瓦亚尔德已经被警方逮捕。这两人曾是杜特尔特禁毒战争中的得力干将。更重要的是,3月16日,菲律宾警方公开宣布,将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的要求,继续抓捕与杜特尔特案有关的其他“盟友”。这意味着,马科斯政府公开表示,近期的抓捕行动是针对杜特尔特阵营的彻底清算。
不过,国际刑事法院似乎只是一个幌子。无论马科斯政府采取什么行动,都会以“配合ICC”的名义进行。虽然ICC有100多个成员国,但其中并不包括中美俄这些大国,国际社会对其公信力并不看好。事实上,很多中小国家的政客喜欢借用“国际”这一旗号,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马科斯政府便是其中之一。
若没有国际刑事法院的背景,马科斯要想依靠ICC的力量抓捕杜特尔特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ICC也曾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过逮捕令,但最后却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可以说,以ICC的实力,连普京在海牙大街上走一圈,他们也未必敢真正执行抓捕。
尽管杜特尔特的影响力比不上普京,但菲律宾国内的局势让任何国际组织在国内对他进行抓捕几乎是不现实的。仅棉兰老岛就驻扎了约四成的菲律宾正规军,其中不乏杜特尔特的亲信将领,此外,还有庞大的民兵力量和杜特尔特家族的私人武装。如果ICC的人员敢在这里对杜特尔特动手,很可能会被当地武装力量反击。
菲律宾警方也承认,只有通过动用7000多名警力,在机场“配合”ICC的要求,才最终抓捕了杜特尔特。事实上,杜特尔特此时选择回国,也有一定的政治考量,目的是通过这一事件提升民众对杜特尔特家族的支持,帮助其女儿莎拉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获得更多选票。
此外,杜特尔特在被捕前曾表示,会全力保护那些在禁毒战争中与他并肩作战的下属。他的这次“豁出去”行动,实际上也是为了他们。不过,马科斯政府不依不饶,继续展开抓捕行动,并声称已经积累了“配合ICC抓捕”的经验,后续的行动将更加顺利。这无疑是赤裸裸的政治报复。至今为止,ICC的角色更像是被马科斯政府利用的工具。
杜特尔特被捕当天,中国外交部对这位曾经对华友好的菲律宾前总统表示了关注,并提醒ICC注意自己的职权范围,避免将其政治化。事实上,正如毛宁发言人所指出的,虽然杜特尔特已经被带到海牙,但ICC如今面对这位前总统,像是捧着一个“烫手山芋”,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马科斯政府似乎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公开宣称将继续抓捕杜特尔特的“盟友”。然而,这一系列动作也让局势愈加复杂,民间的不满情绪逐渐升温。若杜特尔特家族在5月的中期选举中获得支持,马科斯可能会面临来自杜特尔特阵营的反击,局势恐怕将更加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