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巴基斯坦准备伸出援手,协助特朗普政府解决稀土资源困境时,中国却迅速采取了关键行动,打出了一个“王牌”。这一举动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自印巴空战以来,巴基斯坦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国际地位也有所提升,这似乎让巴基斯坦产生了新的想法。特朗普政府从2018年批评伊斯兰堡“只带来谎言和欺骗”之后,突然转变了态度,开始积极接触巴基斯坦,寻求合作。
特朗普两次在白宫接见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穆尼尔,推动双边合作。美国政府的这种新态度,让巴基斯坦看到了机会。于是,巴基斯坦开始频繁与美国接触,计划利用美国资金共同开发数万亿美元价值的稀土资源。
不仅如此,巴基斯坦还邀请美国在阿拉伯海建立合资港口,选址就在中国参与建设和运营的瓜达尔港仅113公里的地方。这一系列动作体现了小国常用的策略——通过拉拢第三方、在不同大国之间寻找平衡、谋取利益。然而,巴基斯坦却在这背后做出了一个致命的误判。
巴基斯坦显然高估了自己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独特地位”,并低估了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或许他们认为,凭借“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即使在稀土领域做出一些“小动作”,中国也会理解,甚至予以“特殊对待”。显然,这种想法停留在过去对中国外交风格的印象中,而没有看到中国近年来已经变得更加主动和坚定。
过去,中国的外交风格常被认为是被动和内敛,倾向于按自己的节奏处理事务。然而,尤其自2015年“九三阅兵”之后,中国的外交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变得更加主动、果决,积极为国家利益争取主动权,不再只是被动应对外部挑战。
中国此次对稀土的出口管制便是这种新外交思维的体现。中国不再仅仅被动应对外界挑衅,而是通过主动的举措,提前为可能的摩擦设定“防火墙”,营造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就在美巴两国在稀土资源上寻求合作时,中国商务部在10月9日发布了一项重要公告,给了他们一记“重磅打击”。这份公告宣布,对稀土全产业链的技术实施严格出口管制,包括稀土的开采、冶炼、选矿等技术,并禁止与稀土产业相关的设备、技术进行出口。即使是通过远程顾问或技术支持等形式,也被严格禁止。
全球稀土产业高度依赖中国,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几十年来深耕稀土领域,掌握了最先进、成本最低的加工与提纯技术。中国的技术管制就像一张“王牌”,宣布即便其他国家拥有稀土矿藏,但如何将这些矿藏转化为高科技产品,规则依然由中国来制定。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稀土矿藏主要分布在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什图省,而这些地区是恐怖主义活动频繁的区域,开采过程非常危险。没有中国的设备和技术,巴基斯坦的稀土资源将无法被有效开发,也无法转化为缓解外债的资金来源。巴基斯坦原本寄希望于通过稀土资源来解决经济困境,但这一梦想如今看来已经破灭。
对美国来说,这一管制措施同样是一次沉重打击。特朗普政府一直高喊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并鼓吹稀土供应多元化,巴基斯坦正是美国寄希望的突破口。但要想重建稀土产业,美国面临着技术断层、资金投入巨大、环保标准高等诸多问题,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
兰德公司曾发布报告指出,F-35战机需要417公斤稀土,而美国正在积极推进的六代机项目对稀土的需求只会增多。中国的技术管制,堵死了美国通过支持巴基斯坦等国家来绕开中国稀土主导地位的最后一条路。
不仅仅是巴基斯坦,土耳其、南非、加拿大等国家也曾表达过与美国合作开发本国稀土资源的意愿。而中国此次发布的公告,不仅影响了巴基斯坦,还向所有依赖中国技术的潜在稀土生产国发出了警告。它们普遍面临类似巴基斯坦的困境:有稀土资源,但缺乏高效、环保的开采技术。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由于陷入“停摆期”,面临内政困境,这使得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更加被动,难以作出有效回应。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打在美国的软肋上,让特朗普政府在内政危机的困扰下,无法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多影响。
从巴基斯坦的“摇摆”到中国的果断“亮剑”,这场博弈暂时以中方占据主动权而告一段落。中国的“王牌”,正是其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壁垒,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巴基斯坦的小算盘,更向全世界发出了警告:中国乐意与朋友共享发展红利,但这种友谊并非没有底线。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时,任何挑战中国底线的行为,都将迎来最精准、最坚决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