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舰三连弹射成功!越南罕见承认,要没中国亚洲人见白人都得低头
创始人
2025-10-13 00:31:58
0

在阅读本文前,感谢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方便地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获得更好的参与体验,谢谢您的支持!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震撼亚洲,歼-35等战机腾空而起

9月22日,中国海军通过宣传片《远海有多远》,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福建舰上的歼-35隐身舰载机、歼-15T重型舰载机和空警-600预警机同时起飞,成功实现了电磁弹射“三连”。这一壮观的场面,不仅令亚洲其他国家震惊,也让越南网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中国的崛起,亚洲人对西方的优越感可能永远无法打破。

福建舰的这一操作,背后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技术成就。电磁弹射系统能够在几秒钟内将几十吨重的飞机加速至250公里每小时以上,并且精确控制推力的大小。如果推力不足,飞机无法升空;而推力过大,则可能对飞机造成损害。

此次福建舰电磁弹射的惊人之处在于,它成功支持了三种不同重量级的战机同时起飞:空警-600重28吨,歼-15T重33吨,而歼-35仅重20吨。这一技术突破,显示了中国电磁弹射系统在不同机型间的精准调控能力。美国海军协会网站也证实,福建舰是全球首艘在常规动力平台上实现多机型电磁弹射的航母,这一成就甚至超越了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航母。

福建舰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壮举,离不开一套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芯”。其电磁弹射系统采用中压直流电力架构,与美国“福特”号的中压交流方案相比,能量利用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单次弹射的能耗降低了40%,机械结构也减少了70%,大大延长了维护周期。从核心组件直线电机、储能模块到脉冲发电机,所有部件都是100%国产化。尤其是储能模块,它的充电速度可与电动汽车的“兆瓦闪充”技术媲美,15分钟就能充满电,为高频次连续弹射提供动力支持。

电磁弹射技术的优势直接带来了战力提升。传统蒸汽弹射系统每次弹射间隔需45秒,且连续进行8次后需要充能,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仅需20秒,极限出动架次可达到300次,比辽宁舰的滑跃起飞方式提升了3倍。

更为关键的是,电磁弹射能让舰载机以“满油满弹”状态起飞。比如,歼-15T通过滑跃起飞时,载弹量只能控制在5吨以内,作战半径仅为800公里;而现在,它可以搭载9吨弹药和充足燃油,作战半径扩展至1500公里,甚至能够携带四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远程打击任务。

美国《新闻周刊》在9月25日的报道中提到,尽管“福特”号航母服役已7年,仍未完成F-35C的电磁弹射测试,而中国的歼-35已经成为全球首型完成电磁弹射测试的隐身舰载机,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0.01平方米,隐身性能优于F-35。这一成就背后,是中国在电磁弹射领域十多年持续的技术攻关,从2014年首次公开电磁弹射原理样机,到2025年实现实战化应用,十多年间中国走完了美国20年才能完成的技术发展之路。

福建舰的“三连弹射”背后,也验证了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的“隐身-重战-预警”体系化作战能力。歼-35能够凭借低可探测性突破敌方防空网,其涡扇-19发动机支持超音速巡航,内置弹舱可携带8枚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歼-15T作为“火力担当”,可以执行远海打击任务,载弹量达到9吨,能够同时锁定30个目标;空警-600则作为“空中指挥所”,其数字阵列雷达能探测到650公里外的目标,提前400公里发现敌方隐身目标,并通过数据链引导战机实施打击。

这三种机型的协同作战模式已经在模拟训练中得到了验证,空警-600发现目标后,会把目标数据传递给歼-35和歼-15T,歼-35先行突破敌方防空网摧毁雷达,歼-15T随后跟进精确打击,整个流程不超过8分钟。

这种作战体系使福建舰的作战半径可以覆盖西太平洋第二岛链,成为中国海军“远海防卫”战略的重要支柱。美国退役舰长卡尔·舒斯特表示,福建舰的服役将改变西太平洋的军力平衡,让中国海军具备与美军正面抗衡的能力。

福建舰的技术突破,不仅在军事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也引发了海外舆论的震动。从9月27日起,福建舰相关视频在越南社交平台的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评论“要没中国,亚洲人见白人都得低头”获得超过20万点赞。这句评论深刻反映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心声——在近代历史中,西方通过技术垄断推行霸权,航母、弹射器等核心技术成为亚洲国家的“禁区”,要么只能高价购买二手设备,要么只能在技术封锁中挣扎。

印度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尽管历时13年建造,却依然没有配备弹射器,只能依赖俄罗斯二手的米格-29K舰载机。日本的“出云”级舰艇,尽管被视为准航母,但没有固定翼舰载机。而韩国的“轻型航母”计划,依然无法自主解决弹射器和舰载机的问题。技术上的差距不仅带来了军事上的劣势,也使得这些国家在国际海洋规则制定中失去了话语权。

中国的技术突破打破了这一局面。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证明,非西方国家同样能够掌握顶尖技术,无需依赖西方的技术体系。越南网友在评论中进一步指出,“中国没有走‘引进-模仿’的老路,而是自己开辟了新路,这让整个亚洲都抬得起头。”这种认识在东南亚国家引起了广泛共鸣,马来西亚《星报》也在9月30日的评论中称,福建舰不仅具有军事意义,它标志着“亚洲技术自信时代的到来”。

福建舰的“三连弹射”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型的过程。从2012年辽宁舰入列以来,中国航母技术经过了13年的快速发展:2012年掌握航母改装技术,2019年实现国产滑跃航母的自主建造,2025年突破电磁弹射核心技术。这一跨越式的发展,得益于每年超过3000亿元的国防科技投入,以及近百万科研人员的努力。

福建舰的技术突破还开始产生“溢出效应”。福建舰的中压直流电力系统技术正在应用于新能源电网建设,未来有望实现“1分钟充满电动汽车”的民用突破;而电磁弹射的直线电机技术,已经转化为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驱动模块,并成功进行了时速超过600公里的试验。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将国防科技的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形成了“军事需求促进技术突破,技术突破反哺民用经济”的良性循环。

截至10月8日,福建舰的海试仍在继续,后续将进行编队协同、实弹射击等测试。自9月22日的“弹射惊雷”事件以来,中国海军已经迈入了全球航母技术的前沿,这不仅让中国海军具备了与世界先进海军正面较量的能力,也在亚洲范围内激起了深刻的观念变革——正如越南网友所说,当中国能够用自主技术打造世界顶尖航母时,西方在亚洲的技术优越感正在被中国的实力逐步打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艺术... 11月8日,2025年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艺术活动月现场集中展演在重庆大学举行。据悉,该活动吸引了全市所...
原创 诸... 提到空城计,你脑子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 城楼上,诸葛亮羽扇轻摇,笑容淡定。他身边的童子捧着古...
原始档案揭露侵华日军战犯冈村宁... 《控诉敌寇暴行》由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于1945年收集整理。档案中明确记载,1942年7月...
天水市博物馆瓷器科技保护展“破... 科技赋能,让文物重获新生。近期,“文物修补界的神仙审美”“文物修复赋予灵魂”等话题席卷各大社交平台,...
原创 形... 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一场近三小时的口头辩论,让特朗普政府引以为...
原创 因... 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位领导人,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并不显得特别出众,甚至可以说相对平庸...
原创 元... 元朝统一中国是在1279年。之前400年,南北反复拉锯,北面是辽、金、西夏,南面是宋朝、各地割据势力...
浙江宁波:奉籍华人画家回乡作品... 11月8日,参观者驻足观看徐鸣的作品。当日,“千里报春晖——奉籍乡友徐鸣/徐楠伉俪回乡作品联展”在浙...
第二届宁夏残疾人文化艺术展演汇... 11月6日,2025年残疾人文化周暨第二届宁夏残疾人文化艺术展演汇报演出在位于宁夏银川市的宁夏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