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生贫寒,因此他特别痛恨贪官污吏,为了打击腐败,他实施了极为严苛的刑罚,这也导致了明朝的法律异常严酷。在他的统治下,不仅普通百姓受到了重罚,就连自己的儿子朱檀,也因为暴虐无道,犯下大错,最终遭到了“髡刑”的惩罚。
那么,所谓的“髡刑”究竟是什么刑罚呢?它难道也是一种酷刑吗?
回顾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刑罚,明朝的法律制度无疑是严苛的。单单在朱元璋在位期间,就有四次重大案件,每次案件中,死刑家族成员的数量都多达数万。
古人常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么,朱元璋的儿子犯错时,是否也能像平民一样,受到应有的惩罚呢?
在朱元璋的严格管教下,他的几个儿子犯的错误相对较轻。很多皇子成年后都被派往边疆历练,很少有特别顽皮的。而且,初期的明朝皇子们大多成就非凡,连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也在北方打下了一片天地。
不过,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性格却有些“另类”。朱檀刚出生时,备受宠爱,得到了父母的极大关爱。此时,朱元璋刚刚打败了元朝,成功定都南京,国家蒸蒸日上。后宫也变得安定,朱檀得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仅没有战乱的困扰,还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
在这样的宠爱下,朱檀展现出了超凡的才智。他懂得如何在后宫妃子面前撒娇取宠,也能在朝堂上勤勉好学,谦恭待人。他擅长琴棋书画,国家的政事也有所了解。这样完美的表现使他获得了许多赞誉。如果是在清朝,他可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继承人只有一个——太子朱标。
这对朱檀打击极大,因为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得到父亲的青睐。虽然他依靠母亲郭宁妃的地位,并没有被派往边疆镇守,但他仍然感到十分失望。离开京都后,他来到鲁地,远离了父母的管束,开始放纵自己,沉迷于女色。
长期沉迷酒色导致朱檀的身体和精神都逐渐变得颓废。由于精力不济,他日渐萎靡。后来,他开始接触到“修仙练道”,一发不可收拾。
在古代,许多皇室和贵族都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尤其是在科学未发达的年代,许多人相信通过修炼可以延年益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人尝试寻找长生的办法。随着时间推移,“修仙”之法逐渐被更多人认识,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尤其是秦始皇时期,他大力推广寻找“仙药”的活动,甚至派人寻找仙人和神山。
秦始皇的寻找长生之术,导致了“外丹”的诞生。这种丹药使用朱砂等有毒矿物质,经过高温炼制,虽然毒性较强,但理论上能帮助人长生。然而,实际上,这些丹药对身体极其有害,许多人因此中毒身亡。
到了唐朝,许多皇帝因迷信丹药而丧命。直到宋朝,民间开始意识到这些外丹的危险,逐渐摒弃,转而提倡“内丹之法”,即通过修炼内功、打坐冥想来延寿。然而,朱檀并没有吸取前人的教训。他一心追求外丹,甚至在服用丹药后,进行双修,以期成仙。
这种过度的修炼和放纵,让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导致了咳血和水肿。此时,朱元璋得知朱檀在鲁地为非作歹,经常掳掠良家女子,痛心不已。他严厉斥责朱檀,并对他实施了“髡刑”。
所谓的“髡刑”并非是一种酷刑,而是将一个人的头发或胡须剃掉,以示惩戒。在古代,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因为人的头发是父母所赐,剃掉头发相当于用头发替自己赎罪。比如,曹操就曾因违反军规,自愿斩下自己的头发表示受罚。而杨贵妃也曾因被唐玄宗赶出宫,剪下头发表示认错。
朱檀并没有因此悔过,反而认为自己即将“羽化成仙”,于是更加疯狂地吞食丹药,最终因病死去。即使是平时严苛如朱元璋,在面对自己儿子的错误时,也未能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