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空城计,你脑子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
城楼上,诸葛亮羽扇轻摇,笑容淡定。他身边的童子捧着古琴,琴弦拨动间,琴声悠悠扬扬飘向城外。城下呢,司马懿带着十万大军,旌旗遮天蔽日,却愣是不敢前进一步。
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每次到这一段都攥着拳头。既佩服诸葛亮的胆识,又气司马懿太谨慎。可后来翻了正史才发现,这精彩的一幕,压根是罗贯中老爷子编的!
你肯定要问了,这么经典的计谋难道是凭空捏造?别急,历史上还真有空城计。只不过玩得溜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他的老对手曹操。
这事得从公元195年说起,那会儿的曹操还没后来那么风光。他的大本营兖州,被吕布趁机端了大半。曹操从徐州火急火燎赶回来,跟吕布你来我往打了好几仗。
仗打久了,最头疼的问题就来了——没粮了。士兵们饿着肚子可没法打仗,曹操没办法,只好把大部分兵力派出去收麦子、找粮食。连他自己都亲自带着一千多号人,跑到城外的田地里当起了“农夫”。
可偏偏就在这最脆弱的时候,坏消息来了。侦查兵连滚带爬地跑过来,声音都发颤:“主公!不好了!吕布带着一万多人马杀过来了!”
你想想当时的场景有多惊险。曹操身边就一千来人,还都散在田地里干活。吕布那边可是一万多精锐,马蹄声都能震得地皮发抖。换作别人,早吓得弃城而逃了。
可曹操是谁?他眯着眼往远处望了望,尘土飞扬中,吕布的军旗隐约可见。他非但没慌,反而突然笑了。旁边的亲兵都看傻了,主公这是吓傻了?
曹操压根没管众人的疑惑,立刻喊来手下安排:“一半人赶紧找地方藏好,动静小点别被发现。剩下的人跟我来,该干啥干啥,别停下手里的活。”
命令一下,士兵们虽然心里打鼓,但还是照做了。藏起来的人趴在草丛里、树林后,大气都不敢出。曹操则带着五百来号人,继续在田地里忙活。有人挥着镰刀割麦子,有人捆麦秆,曹操自己也拿起镰刀,动作麻利得很,仿佛城外的敌军跟自己没关系。
很快,吕布的大军就到了城下。吕布骑在高头大马上,远远就看见城门口大开着,连个守卫的士兵都没有。再看城外的田地里,几百号人悠哉悠哉地收着麦子,领头的那个居然是曹操!
吕布当场就懵了。他跟曹操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知道这老小子一肚子坏水。他勒住马缰绳,眉头拧成了疙瘩:“不对劲,绝对有诈。”
旁边的陈宫也觉得奇怪,劝吕布再看看。可吕布越看越心虚,这城门口空荡荡的,田地里的人也毫无惧色,说不定城里藏着几万伏兵,就等自己进去呢?
他越想越怕,大手一挥:“撤!快撤!别中了曹操的埋伏!”原本气势汹汹的大军,居然真的掉头就走。
曹操在田地里看得清清楚楚,等吕布的军队退到半路,他猛地一挥手。藏起来的士兵立刻冲了出来,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声势搞得震天响。
吕布的军队本来就心里发虚,一听这动静,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大喊着“中计了”,撒腿就跑,连武器都扔了不少。曹操带着一千多人趁机追杀,把一万多敌军撵得丢盔弃甲。
这一战之后,吕布算是彻底被曹操打怕了,后来再碰到曹操,心里都犯怵。《三国志》里也简单记了这事:“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馀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
看到这你肯定明白了,罗贯中把曹操的事迹挪到诸葛亮身上,其实是有原因的。《三国演义》本来就尊刘贬曹,把诸葛亮塑造成完美的智者形象。空城计这种神来之笔,安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其实历史就是这样,真真假假掺在一起。诸葛亮虽然没摆过空城计,但他的智慧和忠诚,还是值得我们敬佩。而曹操这波“反向操作”,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枭雄本色——临危不乱,还能反过来拿捏对手的心理。
说起来,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演义》里虚构的名场面?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咱们一起扒一扒三国里的真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