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一位看似普通的老人走到了某军区的大门前。他穿着朴素,没有随行的警卫,也没有专车,给人一种普通老人的印象。然而,当他开口要求见司令员时,门卫感到意外,他说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司令员商量。老人自称孙毅。门卫对此感到困惑,因为他无法将眼前的老人和那个著名的将军联系起来,但他见过不少低调的大人物,于是便拨通了司令员的办公室电话。
不巧的是,司令员外出,秘书赶来接待这位老人。见到他后,秘书的态度却急转直下,冷冷地说:“司令员没空,您还是赶紧走吧。”这位老人真的是孙毅吗?接下来的事情又会如何发展呢?
孙毅,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传奇。孙毅,原名孙俊华,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给他取名“俊华”,意思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气度的人。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竭尽全力让他接受教育。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孙俊华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非常努力,老师们对他十分赞赏,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然而,命运常常无常。1920年,一场天灾席卷了大城县,许多农田颗粒无收。孙家因为供孙俊华上学,家境已经捉襟见肘。为了交租,父母几乎掏空了所有积蓄,家庭状况变得异常困难。尽管父母让他不必为家里的困难担忧,但心地善良的孙俊华怎能看着父母艰难度日,自己却安然无恙地继续读书?
1920年秋,年仅16岁的孙俊华离开了学校,开始做一些零工来补贴家用。他曾在码头帮人卸货,也曾在地主家放牛,能赚到钱的活他都做过。这段艰苦的时光,让他深刻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尤其是在地主家里,那些穷苦百姓的疾苦和地主的压迫令他心生不满。恰在此时,工农红军队伍进入了大城县,解救了百姓,赶走了地主。这也是孙俊华第一次接触到革命思想,从此,他的心中点燃了革命的火焰。
他决定改名“孙毅”,寓意着要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并决心投身革命事业。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孙毅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长的外出奋斗。他曾途经上海、厦门等地,做过各种工作,但始终未能安定下来。最后,他来到河南,投奔在相国寺街警察所当教员的哥哥。
在河南的开封,孙毅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然而,他天生不喜低头,工作中常常与权贵发生冲突,最终因为一次争执丢了工作。哥哥见状,语重心长地劝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这样高傲,什么差事都干不了。”孙毅心中有火,反驳道:“天下那么大,总有能容下我的地方。”这番话让哥哥大为恼火,愤怒地说:“既然如此,就别再来我这里了!”
孙毅一气之下,离开了哥哥家。深夜的开封街头,他孤身站在城墙下,忽然想起自己当初改名“孙毅”的初心——就是要在战场上有所作为。于是,他决心参军,在开封南关的招兵处报名参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23年夏,孙毅被编入河南陆军开封补充营第一连。在军中,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步晋升,最终成为了中校参谋。然而,随着职务的上升,孙毅逐渐看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化和腐败。他开始对自己的处境产生质疑,并且意识到自己一直为国民党效力的意义越来越小。
一度陷入迷茫的孙毅,终于遇到了一位贵人——赵博生。赵博生是26路军的参谋长,也是共产党的秘密成员。见孙毅胸怀理想,又陷入困境,赵博生建议他:“不必一条路走到黑,适时换条路走,或许能找到新的出路。”孙毅听懂了他的暗示,心中再度燃起了希望。毕竟,早在他小时候,红军就曾为家乡百姓带来解放,孙毅深知自己若加入红军,或许能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联合董振堂等人带领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发动起义。这一消息传到孙毅所在的部队后,令他震惊不已。想要劝说自己的师长也加入起义,但很快发现师长带领部分部队已经逃走。局势混乱,大家都不知该如何选择。最终,孙毅果断决定带领师部的部分队伍追随起义。赵博生见到孙毅,笑着说:“我早知道你会来。”至此,孙毅率领的队伍正式加入了工农红军,从此投身革命。
这次起义震动了国内外,报纸纷纷报道,称这支红军队伍代表了人民的心声,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加入红军后,孙毅被任命为红14军第41师参谋长,开始了他在革命事业中的新篇章。
孙毅的性格始终保持刚毅和倔强。即使在红军中,他也以一副高尔基式的胡须形象为人所知,甚至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孙胡子”。有一次,红军的指导员劝他剃掉胡须,孙毅却坚持不肯。这个事情传到了朱元帅耳中,朱元帅特意见了孙毅。当朱元帅询问孙毅为何不剃胡须时,孙毅认真回答:“胡子像是人的精气神,绝不能剃掉!”这个回答令朱元帅大笑不止,最终破例允许孙毅保留胡须。
新中国成立后,孙毅被授予中将军衔。退役后,他搬到一个热闹的居民区,过上了简单的生活。虽然衣着朴素,孙毅却深受百姓的喜爱,经常出门与普通人交谈,感受着平民百姓的生活。有一次,他去军区拜访司令员,却被门卫拦住。孙毅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解释自己的身份。然而,司令员的秘书因为孙毅穿得太普通,误以为他是冒充的,还对他冷言冷语。孙毅没有争执,只留下了一张字条,便离开了。
当司令员回到办公室看到字条后,认出了孙毅的笔迹,立即派车去追赶他。最终,孙毅被接回了军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2003年7月4日,孙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这位老将军的一生坚毅果敢,正如他所说,自己的“精气神”就像他那把从未剃去的胡子,始终向上生长,永不停歇。我们应当铭记他的精神,传承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