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武四年(28年),后来成为开国功臣的马援作为隗嚣的使者见到了光武帝刘秀,并对他说道:“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马援的话很有深意,意思是在太平盛世,君主可以招揽天下大多数人才,但在乱世中,人才则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值得效忠的君主。
东汉末年正是一个乱世,许多杰出的人才在各大势力之间辗转,他们有的是追求名利,有的是忠诚于汉室,而有些人则渴望发挥自己的才华。在这些人才中,有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他就是刘巴。虽然时至今日刘巴的知名度不高,但在当时,他无疑是一个风云人物,受到曹操、刘备、孙权三大权臣的敬重,甚至让诸葛亮自愧不如。
刘巴的家世与早年经历
刘巴,字子初,出生在荆州零陵郡,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邵东市一带。根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的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而他的父亲刘祥则曾是江夏太守和荡寇将军。汉末董卓进京后,许多地方的官员纷纷响应讨伐,长沙太守孙坚也带兵北上。然而,由于南阳太守张咨拒绝提供粮草,孙坚愤怒之下将其杀害。张咨死后,刘祥作为孙坚的朋友也遭到南阳民众杀害,而荆州牧刘表则对刘祥心生厌恶,将刘巴扣押。
刘表为了名正言顺地除掉刘巴,假意派遣刘祥的亲信来劝说刘巴逃跑,打算以越狱之名处决他。但刘巴聪明机警,很快看破了刘表的计谋,始终不为所动。最后,刘表无奈只好放了刘巴一马。
刘巴的才华与仕途
刘巴年仅十八岁便因才华出众被郡上征召为户曹史和主记主簿。之后,刘表多次推荐他为茂才,但由于曾经的嫌隙,刘巴始终推辞不愿接受。刘表去世后,曹操南征,刘备向孙权求助,许多荆州名士纷纷投奔刘备,但刘巴却选择了北上投奔曹操,并被任命为掾属,负责招降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
然而,就在刘巴为曹操忙碌招降时,孙刘联军竟然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刘备随后平定荆南,刘巴见曹操势力难以恢复,便南下进入偏远的交趾,最终转入蜀地,投奔了益州牧刘璋。当时刘巴已经预见到刘备的雄心,劝告刘璋:“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刘巴的话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刘备很快就与刘璋反目,并最终夺取了益州。
刘巴与刘备的关系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刘巴被任命为尚书。刘巴非常精通文书,负责起草各类诰命和文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刘巴被任命为尚书令,并接替法正担任这一职务,可见他在蜀汉阵营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刘巴的清高与傲慢也使得他在与他人交往时显得有些孤傲。有一次,张飞曾主动拜访刘巴,并与他同席而眠,但刘巴却始终不愿与他交流。诸葛亮曾劝告刘巴,认为张飞虽然是武人,但敬佩刘巴的才华,应该谦逊待人。然而,刘巴却冷言回应:“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对于刘巴的高傲,张昭曾在东吴评论道,认为刘巴不应对张飞如此傲慢,但孙权却为刘巴辩护,认为如果刘巴随世浮沉,接纳所有人,那就不配称为高士。
刘巴的影响与遗憾
尽管刘巴个性清高,且有些恃才傲物,但他无疑是一位才智出众、深得曹操、刘备和诸葛亮器重的人物。刘备曾称赞刘巴:“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诸葛亮则更为推崇,直言:“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然而,刘巴并未活得很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登基为帝,而刘巴依旧在蜀汉政府中负责起草诏令。可惜的是,刘巴在第二年突然去世。直到刘巴去世后,曹魏尚书仆射陈群在写信给诸葛亮时,仍然称刘巴为“刘君子初”,可见即使在曹魏高层,刘巴的才华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结语
总体来说,刘巴是东汉末年一位非常特殊的名士,他不仅聪明才智出众,且深受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敬重。他的傲气与清高固然是个性的一部分,但这也让他显得与当时许多人有所不同。虽然《三国志》对刘巴的记载较为简略,但可以看出,他在历史上绝非泛泛之辈。如果他没有早逝,或许会成为诸葛亮治理蜀汉时的重要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