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参加了一场经济论坛,虽然他的演讲只有不到半小时,但其中至少提到了中国四次。泽连斯基从俄军对基辅的空袭谈起,转而讨论特朗普派来的特使,最后将话题引向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外交策略,甚至提到“中国能不能干预俄罗斯”。
看似平常的发言背后,实际上透露了泽连斯基近期在外交上的焦虑。9月初,俄军对基辅的空袭突然加剧,乌克兰总参谋部报告称,仅9月1日至11日,俄方就向基辅发射了超过80枚导弹和无人机,目标包括民用设施。基辅市民的手机警报几乎每天响好几次,局势让人回想起冲突初期的紧张。 转折出现在9月11日,美国特使凯洛格突然到访基辅,并出席了泽连斯基的论坛。奇怪的是,自凯洛格到达后,俄军的空袭明显减少。泽连斯基幽默地说,凯洛格先生比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还好用,至少他一来,基辅的居民终于能安稳地入睡了。 这番话虽是玩笑,但也反映出乌克兰对外部力量的依赖,他们希望借“外部压力”来解释战场上的变化。接着,泽连斯基把话题引向中国,暗示如果中国领导人也访问基辅,也许会起到类似的作用,并提到中国可能会因为“不参与冲突”而不愿介入。 这并非泽连斯基第一次把中国与俄乌冲突挂钩,但这次他的言辞更为频繁和直接。他分析称,普京现在对美国和欧洲“不信任、不依赖”,反而愿意与中国、伊朗、朝鲜等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这些国家与俄罗斯似乎形成了某种“战略默契”。泽连斯基言下之意非常清楚:既然普京信任中国,那么中国就有能力促使俄罗斯停火,那中国为何不出手呢? 他更进一步强调,应该让中国明白,影响俄罗斯停火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话语里带着“道德绑架”的意味,暗示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让乌克兰难以求得停火。 泽连斯基频繁提到中国,背后并非偶然。表面上,他是因为俄军的空袭愈发猛烈而寻求外部帮助,实则乌克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自今年以来,乌克兰的反攻进展缓慢,尤其在西线,乌军遭遇了密集的雷区和坚固的防线。与此同时,乌克兰的兵员越来越紧张,动员的近百万军人中,许多人是未经训练的民众。此外,美国的援助虽在继续,但由于预算问题,下一笔大额军援是否能够通过仍未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将目光投向中国,实际上是希望借助中国的影响力,向西方证明自己“仍在努力争取支持”。如果中国能够施压俄罗斯停火,或许能减缓俄军的攻势,让乌克兰得到喘息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泽连斯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责任”推给国际社会,认为如果俄罗斯没有停火,那就是中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而,泽连斯基的这种期待可能过于乐观。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我们不站队任何一方,只希望冲突尽早结束,平民少受伤害。自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已多次向乌克兰和俄罗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包括食品、药品和过冬物资。中国还派遣特使穿梭于俄乌之间,推动双方对话。 至于“影响俄罗斯停火”,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绝非简单的指令和服从。即使西方国家曾集体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逼迫其他国家“选边站”,中国依旧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的经济往来。中国没有偏袒俄罗斯,而是坚持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 泽连斯基可能误认为,只要中国“愿意”,就能让俄罗斯停火,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自主决策的,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轻易改变。 泽连斯基的言论不仅反映了乌克兰在困境中的外交挣扎,还暴露了他们在西方援助不确定、战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试图寻找外部力量来为自己争取时间和资源的无奈。实际上,如果西方援助到位,战场局势有所好转,泽连斯基根本不需要将中国拉入其中。从本质上讲,俄乌冲突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争端,解决问题需要双方回到谈判桌,而不是依靠外部势力的干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始终保持中立,既不会被泽连斯基的“道德绑架”影响,也不会因为西方的压力改变立场。我们坚信,只有尊重各国的主权,关照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才能找到解决冲突的正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