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商场,曾是九十年代河南的商业奇迹,堪称百货商场中的黑马。自开业以来,它连续三年蝉联最受顾客喜爱的商场之一,成为许多郑州人的共同记忆。无论是六十岁的老人还是五岁的孩子,都对它心怀热爱,甚至有不少小孩立志长大后要在这里当营业员。
不仅如此,央视还专门派遣工作人员为亚细亚拍摄纪录片,记录这一商业奇迹的诞生。亚细亚的崛起,甚至掀起了轰动一时的“中原商战”,让整个河南的商业格局发生了变化。然而,这匹快速崛起的商业黑马,最终却以破产收场,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亚细亚会“一夜倒塌”?它与“中原商战”之间有何关系?它的命运又是如何走向终结的?
要了解这一切,或许我们可以从曾经的郑州二七区德化街附近的老居民谈起。那些老郑州人提到亚细亚商场,眼中总带着怀念。对于他们来说,亚细亚不仅是商场,更是青春的记忆。
“中原之行要去哪儿,就去郑州亚细亚。”这句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几乎成了当时人们对亚细亚商场的代名词。亚细亚商场凭借着亲民的价格和贴心的服务,迅速成为了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商业地标。
提到亚细亚的服务,许多老郑州人都津津乐道。曾经有一位情绪低落的小伙子打算自杀,却在最后决定去亚细亚商场吃一顿饭。原本满是颓废的他,在商场工作人员的热情问候和关怀下,竟然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这件事一经报道,迅速引发了全国关注,亚细亚的名字也因此家喻户晓。
然而,亚细亚的成功背后,离不开其创始人——王遂舟。王遂舟曾是军人,退伍后投身商界。他将军队中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商业中,迅速脱颖而出。凭借其独特的眼光和商业智慧,他最终带领亚细亚商场走向辉煌。
1989年5月6日,亚细亚商场正式在郑州二七广场开业,三大字“亚细亚”映入眼帘,瞬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顾客。开业当天,商场门前人山人海,喇叭声、鼓声此起彼伏,成为二七广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王遂舟的审美眼光非常独特,他的开业庆典不拘一格,不仅请来了表演队,还招募了大量女员工,并以军队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培训,特别注重“微笑服务”。这种亲切的态度,令亚细亚商场在短时间内成为了郑州最受欢迎的购物地点,销售额和顾客数量激增。
不仅如此,王遂舟意识到广告的重要性,他是第一个在九十年代投放大规模广告的商人。亚细亚的广告语响遍了大街小巷,广告词“中原之行要去哪儿”成为全民记忆。亚细亚的名声迅速从郑州扩展到整个河南,甚至全国。那时,不仅大人们去亚细亚购物,就连孩子们也梦想着长大后能成为亚细亚的营业员。
1990年,亚细亚商场的销售额突破上亿元,王遂舟信心十足,开始大规模扩张。他不仅在全国范围开设了多个新店,还着手建立亚细亚集团,涉及到房地产、酒店等多个行业。尽管有人对其急于扩张表示担忧,王遂舟仍然坚定地推进这一计划。
然而,过度的扩张最终导致了问题的积累。亚细亚的成功让王遂舟产生了更大的野心,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在百货商场行业内取得成功,开始涉足酒店、房地产等多个领域。1993年,王遂舟成立了亚细亚集团,开设了亚细亚大酒店,甚至在服务中加入了“滑旱冰上菜”这一新奇的形式,吸引了不少顾客。然而,这样的“花样”并未能弥补其他问题,酒店的服务质量逐渐下滑,菜品质量也开始出现问题,导致大量顾客流失。
与此同时,亚细亚商场在全国范围的扩张,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很多新开设的商场开始亏损,尤其是南阳、漯河等地的亚细亚商场,亏损额甚至达到了几百万。
在这个过程中,亚细亚的竞争对手们也趁机出击,联合起来进行市场打压。郑州的老牌商场如百货大楼、紫荆山百货等开始纷纷采取降价、挖人等手段,对亚细亚展开激烈竞争。而亚细亚的扩张过快,管理漏洞逐渐暴露,导致企业内部混乱,难以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
到了1997年,王遂舟因病辞去亚细亚集团的职务。没有了核心人物的引领,亚细亚迅速走向了衰落。大量的供应商开始索要货款,曾经辉煌一时的商场开始接连关门,直到2001年,亚细亚在郑州二七广场的最后一座大楼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一个百货商场的黑马到倒闭的商业遗址,亚细亚的崛起与陨落,折射出过度扩张和急功近利的商业运作方式的风险。王遂舟虽然曾经带领亚细亚走向辉煌,但也因其过早的野心和缺乏谨慎管理,最终将这家商场推向了失败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