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洲原本打算利用所谓的“快速恢复机制”,在联合国推动重新对伊朗实施制裁,但因为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的强烈反对,这一计划最终失败。
2015年,伊朗与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签署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简称JCPOA)。这份协议的核心是:伊朗限制自身的核活动,作为交换,其他国家逐步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为了确保协议的权威性,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了第2231号决议,为该协议提供法律依据。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单方面退出协议,并重新对伊朗实施大规模制裁。随着美国“退群”,伊朗也逐渐减少了对协议的遵守,比如提高铀浓缩水平、限制国际核查员进入等。这些举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担忧。
从2023年开始,英、法、德和美国不断尝试恢复对伊朗的制裁。到2025年9月,他们更是计划依靠安理会的“快速恢复机制”强行重启制裁。根据JCPOA的条款,如果有一方认为伊朗严重违约,确实可以触发这一机制,让制裁自动恢复。但这次,俄罗斯坚决反对。
在9月19日的安理会会议上,涅边贾明确指出,任何依赖“快速恢复机制”的制裁决定,都将破坏伊核协议下的多边协商框架。他强调,美欧提出的草案既违反了第2231号决议的程序要求,也与JCPOA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更关键的是,在俄罗斯看来,美国早在2018年就已退出协议,不再是合法的缔约方,如今却还想借协议条款来推动制裁,这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不少西方评论认为,俄罗斯此举是为了与西方争夺国际影响力,借伊朗问题向西方“还手”。但这种解读并不完全准确。俄罗斯并没有否认伊朗核活动存在问题,它反对的是美欧绕开协商程序,以单边逻辑取代多边共识。毕竟JCPOA的精神,就是通过国际核查与逐步解除制裁来换取伊朗的克制。
此外,俄罗斯多次强调程序正当性。涅边贾还表示:“我们相信,这些协议没有理由不在2025年10月18日到期。”这说明俄罗斯承认协议会自然到期,但坚持续约或修改都必须依靠谈判,而不是强行推动。
根据俄新社报道,英、法、德和美国已经拒绝与俄罗斯就伊核协议进行进一步对话。这意味着,原本依赖共识的多边谈判机制如今几乎已经名存实亡。缺乏沟通的结果,是制裁之争更容易演变为政治对抗:美欧执意推动制裁,俄罗斯坚决反对,伊朗则继续推进核计划,三方互不信任,让协议重启的希望更加渺茫。
需要强调的是,安理会否决的只是制裁程序,而不是否认伊朗核活动可能存在扩张风险。俄罗斯的逻辑是,如果不按正当程序行事,就不能随意启动集体制裁。否则,一旦非成员国也能操纵国际协议,那么任何多边协议都将失去意义。这正是俄罗斯抵制“快速恢复机制”的根本理由。
事实上,2018年美国的退出才是JCPOA陷入危机的起点。当时英、法、德虽然尝试挽救协议,但收效甚微。伊朗选择提升核活动,也是对美国恢复制裁的回应。因此,今天美欧推动制裁在合法性上本身就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