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冷兵器研究所接到了一些粉丝的提问,关于金国的铁浮屠到底是如何出现的。最近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女真人通过“黑貂之路”将西亚的军事技术引入中国,从而在攻城武器和铠甲制造方面领先了宋朝和辽国,最终凭借这些优势击败了这两个强大势力。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冷兵器研究所之前曾在《辽代女真人靠渔猎贴补生活,为何灭辽时能装备重甲骑兵?》一文中介绍过女真人铁浮屠的来源。今天,本文将针对最近出现的三种说法展开讨论:
1. 在两次汴京之战中,金国的抛石机射程和威力是否真的超过宋朝的投石机?
2. 女真的重骑兵部队“铁浮屠”所使用的铠甲是否真的比宋辽更强?
3. 外国学者提出“黑貂之路”让东北亚和中亚等地区产生了联系,进而引入“先进”的武器装备制造技术给女真,是否成立?
首先,关于抛石机的问题。最近有人提到在两次靖康之耻的汴京之战中,金国使用的抛石机采用了西亚技术,射程和威力远超宋朝的投石机,甚至对宋军的城内投石机形成了压制,导致宋军的“矢、石不能及”,并且有大量死伤。然而,这一说法其实忽略了军事常识。
首先,宋军的投石机射程不足与技术水平并无直接关系。守城和攻城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攻方使用的投石机天然占有优势。《守城录·卷一》提到,由于城墙空间有限,守方的大型投石机往往只能布置在城内空地,而攻方的投石机则可以从更远的地方进行射击。这种布置使得守方的投石机在射程上处于劣势,因此,金军的投石机自然能打到宋军的城墙,而宋军的投石机却无法击中金军的攻城器械。
此外,这个说法也误用了史料。金军的投石机其实是从宋军缴获的,而非采用什么西亚技术。宋军的投石机本身就是金军的“战利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军大量投石机在战斗前未被收拾,最终被金军利用。“时有炮五百余座在郊外,皆弃不取。”这些投石机最终成了金军的攻城利器,而这些设备并没有什么西亚技术的加成。
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女真人的重骑兵铠甲是否优于宋辽。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铠甲的制造和生产速度。尽管东北地区有铁矿资源,但女真早期的部落大多依靠贸易来积累武器装备,而这些武器的来源并非中亚。根据《金史》记载,女真在最初并不拥有大量铁制铠甲,而是通过与邻国的贸易获取装备,甚至在早期,铠甲数量有限,部队中只有一部分重骑兵配备了较为精良的盔甲。
女真部落最初的铠甲是从辽国那里获得的,完颜家族通过向辽国学习,得到了大量的铠甲和战术知识。随着女真崛起,他们也逐渐掌握了冶铁技术,但这些技术的提升是逐步完成的,并非依赖于“黑貂之路”或者中亚的先进技术。
最后,关于“黑貂之路”引入武器制造技术的说法,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黑貂之路”是由俄罗斯学者沙弗库诺夫提出的,他认为这条贸易路线是连接唐代的东北亚与中亚的一条重要通道。然而,这条路线主要用于工艺品和皮毛的贸易,根本没有涉及铠甲或武器的交换。即使存在这条路线,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为女真带来大量的军事装备,尤其是与宋辽的技术相比。
综上所述,金国的胜利并非源于某种先进的西亚技术,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宋朝长期以来的军事疲软和内部矛盾。女真人的崛起与其通过战争获得的战利品和技术积累有关,而非依赖遥远地区的军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