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这个人物一直备受争议。有人称赞他是仁义之君,也有人认为他虚伪狡诈,确实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历史人物。
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备确实是一位乱世枭雄。从一个卖草鞋的平民起步,历经无数挫折却从不言弃,最终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建立了蜀汉政权,这份成就着实令人钦佩。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看看他麾下的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众顶尖人才,就知道他在识人用人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
有趣的是,刘备虽然身边人才济济,却很少公开评价他们。唯一一次例外,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在《三国演义》中,这次谈话有两个重点:一是关于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的言论,二是对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评价。
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根据正史记载,刘备确实说过某人不可重用的话,但对象并非马谡,而是一个出人意料的人物——常山赵子龙。
为什么刘备会对这位忠心耿耿、多次救过自己儿子的爱将说出这样的话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缘由。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英雄中,赵云堪称最完美的形象。他没有关羽的傲慢,不像张飞那样暴躁,更不像许褚有勇无谋,也不似吕布反复无常。他集武艺、智谋、忠义、谦逊于一身,是很多人心目中三国时期最完美的武将形象。
赵云原本是公孙瓒的部将,后来被刘备慧眼相中,招致麾下。在随后的征战中,赵云屡立战功。最著名的当属长坂坡之战,他在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救出幼主刘禅。连对手曹操都忍不住赞叹:真乃虎将也!若得此将,何愁天下不定?
刘备对这位爱将也是信任有加,不仅将自己的安全托付给他,还让他统领中军。不过也有人认为赵云被高估了,因为他的战绩上确实不如其他名将显赫。但我们要看到,赵云主要负责护卫工作,不像关羽、张飞那样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这限制了他的发挥空间。
那么,为什么刘备临终前会说赵云不可重用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这是帝王的平衡之术。赵云曾两次救过刘禅的性命,与少主关系密切。刘备深知诸葛亮能力超群,威望极高。为了防止诸葛亮日后专权,他需要有人能制衡。让赵云与诸葛亮保持距离,就能确保赵云站在刘禅一边。
其次,是为了保护赵云。赵云为人正直,不谙官场之道。比如在入蜀后,他反对将查抄的财物分给将士,主张归还百姓。这种刚正不阿的性格容易得罪同僚。刘备可能担心他卷入政治斗争,所以特意嘱咐让他远离权力中心。
最后,也可能是刘备发现了赵云某些不为人知的缺点。但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说明刘备对赵云十分重视,才会在临终前特意交代。这也印证了赵云对刘备的忠诚确实得到了回报。
纵观赵云一生,他始终恪守本分,最终得以善终,在三国乱世中实属难得。刘备对他的评价,或许正是这位枭雄留给爱将的最后一份特殊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