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姜维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广为人知。这位字伯约的将领出生于公元202年,家乡是天水郡冀县(今甘肃天水甘谷一带)。有意思的是,他最初其实是魏国将领,直到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遭魏国怀疑而转投蜀汉。诸葛亮慧眼识珠,亲自栽培这位年轻将领,最终将他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蜀汉统帅。
特别是在费祎去世后,姜维全面接管蜀汉军权,开始频繁发动北伐。他与魏国名将邓艾、陈泰等人多次交手,虽然胜少败多,但这份坚持北伐的决心,正是对诸葛亮遗志的最好继承。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姜维归降之前,诸葛亮其实早已选定接班人——他的养子诸葛乔。
诸葛乔本是诸葛瑾的次子,生于204年。这个聪慧过人的少年,和兄长诸葛恪一样都是当时有名的神童。由于诸葛亮直到227年才得子诸葛瞻,此前曾向兄长请求过继一个儿子。这种过继的做法在当时很常见,比如司马师就将次子司马攸过继给无子的兄长。虽然具体时间不详,但学者推测诸葛乔应该是在214年益州平定后才来到诸葛亮身边。
来到蜀地后,诸葛亮对这个养子视如己出,甚至特意为他改了表字。原本叫仲慎的诸葛乔,被改名为伯松——仲变伯意味着他从次子变成了长子身份,完全符合当时的命名传统。223年刘备去世后,新即位的刘禅封诸葛乔为驸马都尉。但诸葛亮并未因此放松要求,反而更加严格地培养他。
225年南中平定后,诸葛亮开始筹备北伐。他没有让诸葛乔留在安逸的成都,而是带他亲临前线。史料记载,诸葛亮特意安排养子和普通士兵同吃同住,负责最艰苦的粮草运输工作。要知道蜀道艰险,运粮堪称最苦的差事。诸葛亮这样做,就是要让养子经受最严酷的磨练,为将来接班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