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晚清时期的名臣,曾国藩绝对榜上有名。这位1811年出生在湖南湘乡的农家子弟,后来成为晚清政坛的传奇人物。不过,他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光是考取功名就经历了七次失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晚清第一能臣的科举奋斗史。
曾国藩的家族背景其实很普通。他曾在自述中提到,曾家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出过读书人,五六百年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过。虽然家境尚可,但确实缺乏读书的基因。他的祖父曾玉屏虽然读书不多,却很有远见,深知科举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唯一出路。可惜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资质平平,足足考了十六次才在四十多岁时勉强中了个秀才。眼看自己难有作为,曾父就把全部期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在祖父和父亲的严格管教下,曾国藩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六岁入私塾,八岁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十四岁已经能读懂《史记》这样的典籍。他读书特别刻苦,常常为了背一篇文章废寝忘食,不背完绝不休息。这种死磕精神后来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品质。 关于曾国藩的刻苦,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潜入曾家,躲在房梁上想等他睡着后行窃。没想到曾国藩一直在背诵《岳阳楼记》,小偷等得睡着了又醒来,发现他还在背。最后小偷实在等不及了,跳下房梁说:我都听会了!然后流利地背了一遍文章扬长而去。不过这样的打击对意志坚定的曾国藩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1830年,二十岁的曾国藩离开家乡到衡阳求学。经过三年苦读,终于在1833年第七次参加科举时考中秀才。要知道,在前几次考试中,他的文章还因为文理不通被当作反面教材。这次成功让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再只是死记硬背。考中秀才后,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开始顺遂起来。第二年就中了举人,1838年进京赶考时更是一举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开启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这段坎坷的科举经历,也为他日后屡败屡战的坚韧品格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