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后宫女性衣服上系着一条白布,这条布究竟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呢?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这条白布被称作龙华,但实际上它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叫做领巾。领巾通常是指系在脖子上的丝棉织物,古代也用来指妇女的披巾。在满族传统服饰中,衣服一般是没有领子的,或者说衣领和衣服是分开的,男女的衣服都是如此。但是,当他们穿着官服时,除了夏天会比较简洁外,通常会加上一件领衣或者戴上一条假领子,女性的便服也是这样。像衬衣和氅衣这些衣物,原本是没有领子的,脖子上那条白布,其实就是起到类似领子的作用。 《清末贵族生活》一书中有记载:氅衣、衬衣不用卷领,以围脖手绢代之,这其中的围脖手绢就是那条白布条。满族女性的围脖手绢通常宽数寸,长几尺,佩戴时会围在脖子上,结成一个垂下来的结。 领巾的图案各有不同,传说图案的变化与佩戴者的身份高低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只有后宫的女性或王公贵族家的女眷才会佩戴这种白布条。普通百姓或商人家的女子是不能佩戴领巾的。身份越尊贵的女性,她们佩戴的领巾图案就越精美复杂。这些图案的样式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皇后作为国家的母仪天下,她使用的领巾和衣服上的图案是独一无二的,就像皇后服装上的凤凰图案一样,只有她的服饰上才可以出现凤凰图案,后宫其他妃子是不能穿有凤凰图案的衣服的。否则,会被认为她们心怀不轨,企图取代皇后,这样的行为是大逆不道的。轻者可能会被降职,甚至被打入冷宫;重者则可能被处以极刑,且还会牵连到她们的家族。 由于后宫女性的领巾图案各不相同,这也方便了皇帝辨认妃子的身份。众所周知,皇帝的后宫中虽然不可能有佳丽三千那样夸张的人数,但妃嫔数量也不少。由于皇帝日理万机,时间有限,常常难以记住每位妃子的面容和身份。尤其是同等级的妃子数量较多,皇帝很可能分辨不清。领巾的图案,便让皇帝能够迅速判断出妃子的身份,从而避免了许多尴尬的情况。它就像现在工作中的工牌一样,成为了身份的标识。后宫的女性佩戴领巾也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特别是在重要场合,若不佩戴领巾,就显得失礼,违反了规矩。 此外,领巾最初还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古时冬天寒冷,领巾可以帮助防止寒风从脖子处进入,因此在冬天常常佩戴。但是到了夏天,由于气温炎热,人们会避免佩戴白布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巾逐渐不再单纯用于保暖,开始演变成一种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