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一个被诅咒的封号
武安君是古代帝王赐予那些能够安定国家、平定天下的功臣的最高荣誉封号之一。然而这个看似荣耀的封号却像是一道催命符,历史上获得这个封号的名将几乎都不得善终。
一、纵横家苏秦的悲剧
苏秦与张仪同是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学成之后,苏秦怀揣着远大抱负来到秦国,希望能在这个新兴强国施展才华。
可惜时机不巧,当时求贤若渴的秦孝公已经去世,继位的秦惠文王对说客并不信任。苏秦向秦惠文王提出兼并六国、称帝而治的战略,但当时秦国虽经商鞅变法实力大增,却远未达到统一天下的程度。加上秦惠文王刚刚处死商鞅,对游说之士心存戒备,苏秦的建议未被采纳。
在秦国碰壁后,苏秦转而游说燕、魏等六国,提出合纵战略,成功促成六国联盟对抗秦国。这一策略效果显著,使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为破解合纵之策,秦国起用张仪推行连横策略,离间六国关系。
因促成六国联盟的卓越贡献,赵肃侯封苏秦为武安君。然而六国之间本就矛盾重重,加上秦国不断挑拨,联盟最终瓦解,各国重新陷入混战,秦国坐收渔利。
弱小的燕国屡遭秦国欺凌,燕昭王为自保,派苏秦入齐实施反间计。苏秦说服齐宣王大兴土木消耗国力,使其无暇攻燕。苏秦在齐国深受齐湣王宠信,引起齐国大臣嫉妒,最终被刺客重伤。临死前,苏秦设下计谋,让齐王以燕国间谍罪名将自己车裂,并悬赏捉拿刺客。刺客果然中计前来领赏,被齐王处死。
二、杀神白起的末路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大举攻秦,秦国朝野震动。秦昭襄王苦于缺乏良将,丞相魏冉推荐了出身低微但军事才能出众的白起。在伊阙之战中,白起抓住韩魏两军互相观望的心理,以少量兵力牵制韩军,主力猛攻魏军。魏军溃败后,韩军阵脚大乱,白起乘胜追击,歼灭韩魏联军24万。
此战后,白起获得秦昭襄王重用。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率军攻魏,夺取61座城池。前278年,白起攻破楚国郢都,被封为武安君。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歼灭赵军45万,使赵国元气大伤,六国再无力抗秦。
长平战后,白起欲乘胜灭赵,但丞相范雎担心其功高震主,收受赵国贿赂后说服秦王撤军。一年后秦再攻赵时,白起因不满先前撤军且认为胜算不大,拒绝领兵,触怒秦王。在范雎谗言下,白起被贬官处死。
三、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
李牧是赵国著名将领。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惨重,但在廉颇指挥下仍能与秦军周旋。此时李牧负责镇守北疆,曾设计在雁门郡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并降服多个游牧部落,立下赫赫战功。
前245年赵悼襄王即位后欲用乐乘取代老将廉颇,廉颇出走魏国。赵国失去廉颇后,赵王不得不调回李牧抗秦。前233年肥之战和前232年番吾之战中,李牧两次大败秦军,被封为安国君。
前229年秦军攻赵,名将王翦无法在战场上击败李牧,便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诬陷李牧谋反。赵王中计处死李牧。李牧后,赵国再无良将抵抗王翦,很快灭亡。
四、楚国最后的屏障项燕
项燕是楚国最后的名将。赵国灭亡后,秦王嬴政欲派王翦灭楚。王翦认为需要60万大军,但秦王担心兵权过大。年轻将领李信声称20万军即可,于是秦王派李信出征。
前225年,李信初战告捷,攻破楚都鄢郢。但在与蒙恬会师途中,项燕示弱诱敌,随后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突然袭击,几乎全歼李信部队。
李信兵败后,秦王只得请王翦出山,给予60万大军。王翦入楚后采取守势,与楚军对峙一年。项燕见秦军终日游戏,放松警惕撤军。王翦抓住时机进攻,楚军溃败,项燕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