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这本书,前半部分讲李云龙打仗的那些事,痛快淋漓,后半部分就转到和平年代的部队生活,多了些人际纠葛。李云龙从小家境贫寒,靠编竹筐维持生计,抗日时期投身革命,经历了长征的苦日子,爬雪山过草地,一步步靠军功爬到军长位置。1955年授衔时,他成了少将,这在部队里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他的性格直来直去,不爱拐弯抹角,遇到不顺眼的就直接顶回去,这也让他得罪了不少人。
马天生1943年加入苏北游击队,只有初中文化,在当时算得上高级知识分子了。到1967年,他45岁,已经升到正军级政委,短短十二年从少校爬上来,这速度在部队里可不常见。要么是能力强,要么有后台,反正他靠政治工作上位,理论一套一套的,但实战经验几乎没有。李云龙看不上这种人,觉得马天生光会说空话,没上过战场摸爬滚打。马天生也瞧不起李云龙,认为他没原则,只会蛮干,目光短浅。两人一见面就互相不对付,马天生上任前还特意查了李云龙的底细,战绩、资历、关系网,全都摸了个遍。
刚开始,马天生对李云龙还挺客气,表面上尊重他,慢慢降低李云龙的警惕心。可没多久,矛盾就爆出来了。那时候,当地城市分成两派,东区和西区联盟闹得不可开交。李云龙不想掺和这种内部事,就说自己生病住院,把野战军指挥权交给马天生。马天生一看机会来了,公开支持东区联盟,那边实力本来就强点,现在有军方撑腰,冲突升级成准战争状态。他甚至调动了部队、重炮和坦克,准备大干一场。
李云龙听说后,从病床上爬起来,赶紧下令停火,警告马天生别拿老百姓的利益当自己升官的垫脚石。马天生不听,坚持自己的做法,还威胁要向上级报告。两人就这样当面杠上,李云龙直接点出马天生的私心,马天生也回击李云龙不负责任。
从那以后,马天生收敛了锋芒,表面上低调做事,专心本职工作。他生活简朴,爱看书,慢慢拉拢了一些士兵和干部,就连李云龙的秘书郑波都对他印象不错,觉得马天生不像表面那么简单。李云龙还是我行我素,经常和马天生唱反调。马天生见合作无望,就开始找高层支持,还请教老上级,调查李云龙的关系网。结果发现李云龙的根基太深,认识的领导太多,动不了他,只能耐心等着时机。
上级派了特派员黄某和马天生去调查李云龙。李云龙不配合,态度强硬,他的警卫员差点动枪,李云龙喝止了,主动投降。马天生知道李云龙的特种部队厉害,坚持把人转到省城,避免半路被劫。调查过程中,马天生想挖出李云龙的证据,可司机老常和各团长都说自己是听命令办事,秘书郑波也顶住压力,没出卖李云龙。李云龙的妻子田雨去找马天生,表面合作,其实是去探视李云龙,夫妻俩互相支持,这让马天生更头疼。在一次大会上,李云龙被押上去,现场乱成一片,他的特种部队冲进来劫人,把他扛走。马天生带队追过去,李云龙在家拿着枪,对着自己脑袋开了火,留下那颗变形的子弹。
而李云龙死后没几天,田雨也在牢里走了。马天生本想接军长位子,结果没成,他心情低落,主动要求调走,后来去了首都的军校,再没消息。而李云龙这人一生打仗无数,从抗日到解放战争,立下汗马功劳,却在和平年代落得这个下场。马天生靠政治手腕上位,本想借机上位,结果事与愿违。
两人矛盾从性格开始,李云龙直性子,战场英雄,马天生理论派,野心不小,但实战很弱。派系冲突那次,马天生急于表现,调兵动炮,李云龙看不惯,觉得这是拿部队当私器。从那起,马天生就憋着劲,想扳倒李云龙,可李云龙的背景让他投鼠忌器,只能等机会。
泰山师事件成了导火索,上级调查,李云龙被抓,马天生全程参与,想借此立功。可李云龙宁死不屈,自杀结束一切。马天生虽没直接动手,但他的推动作用明显。李云龙的旧部如孔捷、丁伟虽受影响,但没倒下。楚云飞从台湾听到消息,还公开哀悼,夸李云龙是条汉子。
马天生调离后,职业生涯就停滞了,没再升上去。原著里,这段写得挺现实,部队里人际关系复杂,升迁不光靠功劳,还看时机和人脉。李云龙靠军功上位,马天生靠政治,马天生逼李云龙的死,其实是想清除障碍,接班军长。可李云龙一死,局面乱了,马天生没捞到好处,反而背上心理负担。主动调离,可能是良心不安,也可能是升职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