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六年,对于汉武帝乃至整个大汉王朝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汉武帝终于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汉朝不再只是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深入大漠去讨伐长期以来南下侵扰的匈奴人。这是建国以来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尝试,也开启了汉匈对抗的新局面。自从“马邑之谋”泄露后,两国关系彻底恶化,匈奴骑兵屡次南下劫掠边境,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面对这样的局势,汉武帝再也不愿坐以待毙,决心以战止战。
这一年,他挑选了四位将领,分别配以一万士兵,命他们分道出击,直入匈奴腹地。这四位将军中,有久经沙场、名望颇高的老将李广;有初出茅庐、从未上过战场的卫青;以及与卫青关系密切的公孙贺和公孙敖。值得一提的是,公孙贺是卫青的姐夫,而公孙敖更是卫青的救命恩人——曾经长公主刘嫖因故要杀卫青,幸而公孙敖拼死相救,卫青才得以幸存。可以说,这次出征不仅是战争的考验,也是一次对汉武帝眼光和将领能力的试炼。
四人各率万骑,分头进击匈奴。结果却大相径庭。公孙贺最为幸运,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却未遭遇敌军,最终毫发无伤地凯旋而归。但这份“平安”,也让人难以判断是福是祸。公孙敖则不那么走运,他遭遇到匈奴一支部队,激战后损失惨重,一万人中有七千战死,仅余少数人逃回,可谓大败而归。相比之下,李广的遭遇更为悲壮。匈奴早已察觉到他的动向,集中主力迎战,结果李广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俘。然而,李广凭借非凡的勇气与机智,竟然从敌军的囚禁中逃脱。他被押在两匹马间的网中,竟能猛然跃起,夺取匈奴士兵的战马,奋勇冲杀而出。匈奴人惊叹他的胆识与身手,称他为“飞将军”。尽管全军覆没,但李广能死里逃生,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而四人之中,唯一真正立下战功的却是最年轻、最缺乏经验的卫青。卫青原本只是因姐姐卫子夫得宠于汉武帝,才有机会受命出征,谁料他却表现非凡。他选择进攻的目标是匈奴的龙城——这是匈奴祭祀祖先的圣地,堪称其心脏之地。当时匈奴的主力已被李广牵制在别处,龙城内部多为老弱残兵,卫青率军突入,斩杀数百人,取得了出其不意的胜利。匈奴人从未想到汉军能长驱直入至此,震惊不已。这一战,不仅让卫青一战成名,更标志着汉军有能力深入草原任何角落,令匈奴从此难以安寝。
这次出征虽然结果并不完美,但对汉武帝来说意义重大。他看清了几位将领的能力,更明确了谁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担当重任。公孙贺与公孙敖表现平庸,李广虽勇武,却屡遭不利;而卫青则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大局观。正是这次行动,让汉武帝坚定了对卫青的信任。此后,卫青不断率军北击,使匈奴再无宁日,逐渐奠定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地位。可以说,元朔六年的这一役,不仅是汉朝战略转折的开始,更是卫青传奇生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