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第二次直奉战争与冯玉祥的“北京事变”
作者:萨沙
本文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24年9月15日,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军阀混战——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军大举进攻掌控中央政权的直系军阀,战火迅速蔓延。这场战争不仅是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抗,更因冯玉祥的突然倒戈而充满戏剧性转折。
直系军阀的崛起与奉系的野心
在战争爆发前,直系军阀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军阀集团,控制着华北、华中等核心省份。直系领袖曹锟、吴佩孚等人深谙“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通过军事手段迅速击败了曾经的皖系军阀。直皖战争中,直系仅用四天便击溃段祺瑞、徐树铮的部队,震惊全国。然而,这场胜利也埋下了隐患——直系为速战速决,联合了奉系张作霖共同出兵。
张作霖虽名义上是盟友,实则野心勃勃。直皖战争中,奉军并未发挥关键作用,却在战后疯狂抢夺战利品。奉军甚至冲入北京,将南苑、西苑军火库洗劫一空。直系军队稍迟一步,竟遭奉军武力威胁。更讽刺的是,张作霖为争夺两个遗漏的空军探照灯,不惜与直系翻脸。曹锟怒斥:“张作霖就是个土匪,贪得无厌!”吴佩孚也愤然道:“此人狡诈胜于狐狸,打仗时观望,胜后却寸利必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与奉系的改革
1922年,直奉矛盾激化,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虽兵多粮足,但将领素质低下,士兵缺乏训练,在吴佩孚的战术打击下迅速溃败。张作霖狼狈逃回东北,战后痛定思痛,决心改革。他意识到奉军最大的短板在于军官素质,于是大力扩建东北讲武堂,培养专业军事人才。至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奉军已拥有千余名受过正规训练的军官,战斗力显著提升。
此外,张作霖不惜重金扩军备战。他借助日本支持,大量采购军火,甚至从流亡的白俄军队手中低价收购武器。奉军的装备水平迅速赶超直系,为复仇做足了准备。
直系的衰落与内部矛盾
与此同时,直系因轻敌而走向衰败。曹锟与吴佩孚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骄傲自满,认为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曹锟沉迷权术,通过贿选登上总统宝座,导致直系声名狼藉。吴佩孚则疏于军务,沉迷社交,军队训练荒废。更致命的是,曹锟对吴佩孚心生猜忌,暗中扶持王承斌等将领制衡吴佩孚,导致直系内部分裂。
冯玉祥的投机与“北京事变”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奉军势如破竹,直系节节败退。此时,原本依附直系的冯玉祥见大势已去,决定倒戈。他秘密接受张作霖50万银元贿赂,突然率军回师北京,囚禁曹锟,切断吴佩孚退路。直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吴佩孚仅率残部南逃。
冯玉祥的倒戈虽让他短期内扩张了势力,但也招致直奉两系的仇恨。不久,直奉联手反扑,冯玉祥最终败亡。他一生倒戈八次,被张学良评价为“专说假话”,毛泽东则称其为“真伪难辨的复杂人物”。
声明: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撰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