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抗日时期沦陷区唯一不悬伪旗、不用日本教材的学校,被赞誉为北方的“抗日大本营”
抗日战争时期,唯有一所大学成为北方沦陷区唯一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本教材的学校,不但能坚持学术独立,行政自由,不悬伪旗,以示不屈。
而且在抗战胜利后,这所大学以其学术声誉和斗争事迹赢得誉满京华,被赞誉为北方的“抗日大本营”。
它不是清华,不是北大,而是一所天主教大学——北京辅仁大学。
1,辅仁大学以其学术声誉和斗争事迹赢得誉满京华
30年代辅仁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比肩,并称北平四大名校。
辅仁大学不但培养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比如年仅21岁的辅仁大学学生欧阳可详,不顾危难给遭日寇封锁的抗日根据地送发报机,壮烈牺牲;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中政委李正的原型,就是辅仁大学的学生文立征。
而且还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抗日领导人,比如“一二九”运动的实际领导人之一中共北平临委学联党团书记彭涛,以及以辅仁大学为中心的抗日组织“华北文教协会”骨干孙金铭等。
1913年秋,英敛之在香山静宜园旧址创办辅仁社,取《论语·颜渊》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1925年本笃会在北京创办公教大学,以16万元永久租下李广桥西街的前清涛贝勒府作为校址,沿袭辅仁社之名,全称“公教7大学附属辅仁社”,英敛之担任社长。
1927年大学正式开办,更名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后来随着北京改名北平而改称“私立北平辅仁大学”。30年代辅仁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比肩,并称北平四大名校。
日伪统治时期,华北各大院校部分南迁另谋发展,部分被接管名存实亡。唯有辅仁大学因其罗马教廷和德国圣言会的国际背景,坚持学术独立,行政自由,不悬伪旗,以示不屈。孑然屹立,硕果仅存。抗战胜利后,辅仁大学以其学术声誉和斗争事迹赢得誉满京华,迎来了最光荣的时代。
2,鲁迅曾在此发表抗日演说,遇到危险受到辅仁大学校长暗中保护
抗日战争时期,辅仁大学成立抗日组织,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反抗日本侵略。辅仁大学校长是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垣。在他主持下,师生的抗日活动相当活跃。
1932年鲁迅曾在辅仁大学发表抗日演说,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消息走漏警察赶到围住学校,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察觉情况紧急,急中生智递纸条示意鲁迅从后门离去,暗中保护了鲁迅的安全。
陈垣,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被日军侵占。他身处危境,坚决与敌斗争。在大学讲坛上,他讲抗清不仕的顾炎武《日知录》,讲表彰抗清民族英雄的全祖望《鲒埼亭集》,以此自励,亦以此勉励学生爱国。同时,他还利用史学研究作为武器,连续发表史学论著,抨击敌伪汉奸,显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3,著名的《铁道游击队》中政委李正的原型就是辅仁大学的学生文立征。
文立征(1911―1945)曾用名文立徵,化名赵宓。湖南衡山人。1911年4月生,1932年在长沙岳云中学就读高中。1934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1937年5月,加入平津流亡学生地下工作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做宣传和民运工作,任鲁南人民自卫军政训处副处长。
饰演李正的演员
1943年春,任鲁南独立支队副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铁道游击队是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于八路军一一五师的队伍。他们活跃于 山东 枣庄微山湖一带,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1944年6月,调任鲁南二地委委员。
1945年2月22日深夜,因叛徒告密遭伪军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4岁。
4,辅仁大学还是一二九抗日运动的摇篮
目前,在北平辅仁大学校园旧址(今北京师范大学北校区,定阜大街),留有一座辅大教授启功落款的“一二九运动纪念碑”。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发。1935年,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华北5省自治, 7月6日南京政府亲日派何应钦与日本天津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卖国的《何梅协定》,妄图分裂中国。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辅仁大学很多学生都参加了这场抗日学生运动,而且这场运动的实际领导人之一,中共北平临委学联党团书记彭涛,就是辅仁大学的学生。
5,抗日活动引起了日本宪兵队的注意
1938年,该校文学院院长沈兼士、教育学院院长张怀、秘书长英千里等,借研究明末忠贞爱国的学者顾炎武的学说为名,秘密组织“炎社”,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炎社”逐步发展,遂正式成立了以辅仁大学师生为中心的地下抗日组织“华北文教协会”。
“华北文教协会”委员除辅仁大学师生外,还有外校教师。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一是替留平的文化教育界人士谋工作维持生活,使他们不做汉奸;二是输送学生到抗日前线;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文教协会的抗日活动引起了日本宪兵队的注意。1944年3月,日本宪兵队再次逮捕了英千里,并从他家中抄出了华北文教协会的主要工作人员名单。
于是按图索骥,对华北教育界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逮捕。仅辅仁大学被捕的师生即达三十余人,其中包括该校的秘书长、两个学院院长及七个系的教授、讲师和助教,当时辅大几乎塌了半边天。
这一案件轰动了华北教育界。所有被捕人员全都受到非人待遇。后由日本军事法庭宣判了27人的徒刑,文教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张怀、英千里、董洗凡被判处15年徒刑,其余的人被分别判处2至7年徒刑不等。
近百年的风雨虽已悄然而去,但辅仁大学旧址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却将跨越时空,永久镌刻在我们内心。 尽管辅仁大学在中国大陆的历史划上了句号,但是这座美丽的校园比较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
现在这里是北师大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同时也是辅仁大学校友会所在地,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