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所深爱的女子主要有两位。一位是他在盛年之时情意深厚、宠冠后宫的武惠妃;另一位则是他在年长之后依旧宠溺无比、享誉千古的杨贵妃。这两段感情,不仅见证了他个人的情感轨迹,也深深烙印在唐朝历史的进程之中。
先说武惠妃。她出身高贵,乃武则天的亲侄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却因武后庇护而得以在深宫中成长。武氏家族失势后,她留在宫中,渐渐长成一位容颜绝美、气质出众的佳人。那时的李隆基正值意气风发,见到她后便深深为之倾心。在长达二十余年的岁月里,纵使后宫美人如云,唯有武惠妃能够独占他的宠爱,成为后宫第一人。她与李隆基的感情,可谓是相互理解、相互契合,陪伴他度过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时光。
杨贵妃则有着另一种传奇。本名杨玉环,她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小聪慧灵秀,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尤其擅长歌舞,极具才情。她最初嫁给的是寿王李瑁,即武惠妃之子,婚后琴瑟和谐。唐玄宗当年亲自赐婚,未曾想,岁月之后自己竟会被她的美貌与温婉所吸引。武惠妃去世后多年,玄宗心情郁郁,直到某日邂逅杨玉环,从此心神不宁,难以割舍。22岁的杨玉环正值青春芳华,风姿绰约,经过数年的筹谋与安排,玄宗终于不顾世俗礼法,将她迎入宫中,立为贵妃。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段爱情。安史之乱爆发后,两人随军仓皇出逃,途径马嵬坡时将士哗变,要求诛杀“祸国红颜”。唐玄宗虽万般不舍,却无力阻拦,最终赐死杨贵妃。自此,惊才绝艳的美人香消玉殒,成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留下无数千古传诵的诗篇。
尽管两人都曾享受过超越寻常妃嫔的尊宠,但她们最终都未能在生前获得皇后的正位。武惠妃当年因群臣反对武氏势力,而被阻止登上中宫之位。李隆基为安抚她,特赐“惠妃”封号,象征最高荣宠。可惜她因设局害死太子而心怀愧疚,郁结成疾,38岁便香消玉殒。玄宗悲痛万分,追封她为皇后,并以皇后礼葬于敬陵。至于杨贵妃,她虽为后宫至尊,但因出身特殊、无子承宠,又涉及“父子夺妇”的非议,注定无法更进一步。加之杨家骄纵跋扈,触怒朝臣,更使她的皇后之路遥不可及。
若细论李隆基的感情深浅,可以发现他对武惠妃的情意更显真切。两人自少年相识,情投意合,不仅共享音乐上的知音,还能互相体恤扶持。相较之下,他对杨贵妃的爱更多源于外貌与姿色的吸引,以及对舞姿歌喉的沉醉。即使杨贵妃曾因任性而多次被送回娘家,他也能宽容召回,这更像是对一时欢愉的纵容,而非坚不可摧的深情。相反,若武惠妃有类似行为,李隆基绝不会容忍。
宫廷争斗之中,两位女子也展现了不同的性格与手段。武惠妃机敏狠厉,为了皇后之位不惜设局陷害王皇后,甚至触动太子之争。她聪慧却也冷厉,最终因亲手害死三子而夜夜噩梦缠身。杨贵妃则显得单纯些,她并未表现出过强的权力欲望,只想取悦皇帝,赢得他的欢心。随着时间流逝,她才情渐失,成为围绕李隆基而存在的依附者。
李隆基在对待两人的方式上也大不相同。武惠妃死后,他久久不能释怀,郁郁寡欢,甚至全国选美来转移他的情感空缺。杨贵妃虽获极致荣宠,但安史之乱中,他终究选择舍弃,未予追封,更无盛大葬礼。由此看来,他最深的爱,依旧属于陪伴他走过盛世年华的武惠妃。
然而,后世人们提起唐玄宗,总是与杨贵妃的爱情纠缠相连。诗人们用大量的词句去渲染这段“生死不渝”的故事,而武惠妃的名字却被渐渐遗忘。直到2006年,她那被冷落数百年的敬陵,在一起盗墓案件中才重见天日。她的故事再度被翻出,为人所知。
唐玄宗的一生,既有浪漫与执迷,也有无奈与遗憾。武惠妃与杨贵妃,成为他生命中最亮丽却也最伤感的两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