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战略专家:“美国已没希望了,因为遇到有史以来最强大力量”
创始人
2025-10-01 13:31:27
0

这几年观察美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曾经写在脸上、仿佛与生俱来的“天选之子”般的自信,正在逐渐削弱。过去它习惯了居于世界舞台的主导地位,自认为是唯一的领路人。毕竟,历史战绩确实辉煌:从大英帝国的衰落,到德国和日本的败退,再到冷战中压制苏联,一个个对手都被它甩在身后。底气从何而来?从它庞大的家底就能看出来:七百万吨级别的海军力量,十一支核动力航母战斗群,超过一万架先进战机,以及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放在过去,地球上哪块地方有动静,它总觉得自己有能力伸手去管一管。

因此,当它最初看向中国时,眼神里带着几分轻视。它以为不过是一个新挑战者,稍微施压,对方就得退让。从2018年起,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等手段几乎都被拿了出来。可几年过去,现实却让它有些尴尬:这些曾经奏效的武器,在这次对手面前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政策一轮轮出台,结果与最初的设想相差甚远,甚至令内部开始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一位俄方军事评论员曾说过一句话:美国焦躁不安的根源,不是因为对手过于凶猛,而是因为它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在体量、历史积淀和发展路径上,都与过去所有对手完全不同的存在。几个“前所未有”清晰地摆在那儿。

第一个是时间的长度。以往的对手,如德国、苏联,崛起的时间都相对短暂,历史负担也不重。而这一次不同,美国面对的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传承的国家。它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力量的上升,更像是一种文明全面的复兴。许多西方学者已经不再用单纯的GDP增长来解释这种现象,而是称之为“文明的回归”。

第二个是人口的规模。苏联鼎盛时期人口大约三亿,美国也差不多。但这边,是十四亿人口的超大规模社会。这个规模意味着,它的内需市场足以自我循环支撑庞大的经济体;意味着科研、教育和产业的纵深供给,远非当年苏联可比。未来的地球上,可能再难出现比这更庞大的新兴力量。

除了这些背景,更让美国感到棘手的,是中国在现实世界里扎实生长出的三块“硬筋骨”。

第一是产业。真正的国家实力,不仅是几家知名科技公司的光环,而是完整、独立可运行的工业体系。中国在这方面建立起了庞大且完整的链条:从最小的螺丝钉、基础原材料,到精密零部件、高端制造装备,再到系统集成与大型工程,以及服务网络,几乎覆盖工业的所有门类。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是美国的两倍有余。单就造船业,中国产能已经达到美国的两百多倍。美国喊“再工业化”,却面临人才和产业空心化的困境,连一家芯片厂都建得艰难。

第二是科技。中国在某些领域已不再是“弯道超车”,而是开辟新的赛道。通信是典型案例:5G基站数量占全球七成以上,全面覆盖城乡;6G研发和专利也已领先。新能源也是亮点,全球每售出10辆新能源车,就有6辆来自中国品牌。电池、整车制造、充电网络形成了完整生态。甚至在芯片等被“卡脖子”的领域,中国依然不断攻坚,逐渐实现成熟制程的自给。庞大的市场和举国体制,使得科研攻关具备独特优势。

第三是战斗力量。这不仅指硬件——海军航母、驱逐舰的迅速扩充,空军歼-20的批量服役,高超音速武器的突破,更在于软件,即国家的整体动员能力和社会的承压韧性。美国的老套路——金融霸权、产业链制裁、舆论操作、拉帮结派——在面对一个市场庞大、产业链完整、社会有耐心的对手时,效果正在逐渐减弱。贸易战的结果就是,美国通胀推高,老百姓自己承担了成本。

更让华盛顿焦虑的,是它第一次遇到一个经济、科技、军事三方面齐头并进的对手。过去的苏联经济薄弱,日本和德国军事依赖美国。而今天的中国,不仅能“造血”,还能承受压力,呈现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强大身影。

与此同时,美国内部还在为党派之争、预算僵局而耗时,而中国已经在高铁、基础设施和科研上不断刷新速度。美国战略学者的那句“没希望了”,实际上折射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遏制的窗口期似乎已经关闭。

不过,对我们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自满。大国的崛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光时刻,而是几代人持续奋斗的累积结果。关键是把自己的短板补齐,把民生改善,把问题解决好。只要方向不偏、节奏不乱,再大的外部风浪也掀不翻这艘巨轮。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一个拥有五千年智慧和十四亿人民的文明,重新站上舞台中央,这是任何力量都难以阻挡的趋势。美国战略界的悲观,不过是旧秩序堤坝在大潮冲击下溅起的浪花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博士茶馆哲宁老师传统企业家的思...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传统企业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时代的浪...
一年两次输给中国U22男足 韩... 11月15日,U22国足在2025年“熊猫杯”比赛中以2比0击败韩国队。而且,这是他们今年第二次击败...
原创 郑... 名声往往遮掩了真实的平凡,而华丽的外表也可能只是空洞的装饰。这个道理十分明显,甚至历史上的皇室人物也...
原创 朱... 朱德,大家都称他为福将,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战斗,却从未受过重伤,似乎总是能化险为夷。很多人认为,朱德作...
点画:书法审美的基石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自叙帖(书法·局部)怀素 祭侄文稿(书法·局部)颜真卿 丧...
原创 民... 这是一组民国初年的天津老照片,拍摄时间大约在1912-1914年,拍摄者是一个活跃在天津的英国记者,...
原创 猪... 古代有一类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人,他们精通天文地理,能够一眼看透他人的命运,这些人便是相士。他们的世界...
强化艺术智性与人工智能的协同 段卫斌 自古以来,艺术与科学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至新阶...
第十五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今晚... 新安徽风起,皖韵映华章。11月15日晚,第十五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山市隆重开幕。本次盛会嘉宾云集...
被俄军打崩了!乌军防线正全线崩... 打崩了!南顿涅茨克方向,俄军攻占了位于扎波罗热州境内的新佩诺夫斯科耶村。目前乌克兰军方高层十分关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