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往往遮掩了真实的平凡,而华丽的外表也可能只是空洞的装饰。这个道理十分明显,甚至历史上的皇室人物也无法逃脱这一点。 明成祖朱棣便是一个例子。他曾对两只名为麒麟的神秘生物痴迷至极,这两只来自西方的奇特生物是由航海家郑和从遥远的西洋带回的,成为朱棣最宠爱之物。然而,郑和的航海并非仅仅为了寻找这对麒麟,朱棣对郑和的支持背后有着更加复杂的政治动机。 朱棣的首要动机之一,就是追踪他的侄儿朱允炆的行踪。朱棣登基的历史一直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明白,宫廷中有不少人心怀不满,他们更倾向于支持朱允炆的合法统治。如果朱允炆在政变后依旧活着,很多人可能已经转而支持他夺回皇位。 对于朱棣来说,找到朱允炆的下落,就意味着能够彻底稳固自己的皇位。如果能够找到朱允炆,他就可以以合法的身份坐稳江山。在寻找朱允炆的过程中,朱棣甚至求助于道士的占卜,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朱允炆已经乘船逃离,前往其他的海洋国家。
在朱棣即位时,明朝的造船业已经相当发达,经济状况也较为优越,因此朱允炆选择通过海路逃往其他国家的设想并非不可能。因此,朱棣决定派人出海寻找朱允炆,同时也借此机会实现自己的其他政治目的。 追踪朱允炆的行动计划,渐渐从一个具体的目标演变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仅为了追寻这一梦想而发动大规模的海上行动,显然不够理智。因此,朱棣希望即便郑和无法找到朱允炆,至少也能借此机会与其他国家建立稳固的友好关系,甚至让这些国家前来朝贡。 除此之外,朱棣还抱有另一个期望:借郑和的航行来解决倭寇问题。在明朝时期,以日本浪人为主的倭寇时常骚扰明朝沿海地区,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郑和的船队本质上是一支装备精良的海军,具备与海盗作战的实力,因此,朱棣也希望郑和能够消灭倭寇。 郑和的第一次西洋航行耗时两年,明朝政府甚至开始怀疑他可能已经死于海上。然而,郑和最终成功归来,并带回了丰富的成果:许多国家的使臣。这些使臣来明朝的目的很明确,主要是了解明朝的实力,同时向朱棣的政府表达希望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然而,由于距离遥远,大多数外国使臣对明朝的情况并不完全信任。因此,他们选择派遣自己信赖的大臣随郑和一同前往明朝,亲眼见证明朝的实际情况。 在郑和带回的使团中,还有一些途中遭遇的海盗。虽然这些海盗和倭寇有所不同,活动范围也不相同,但他们的存在却为郑和舰队的战斗力提供了有力的证明。郑和的成功不仅提高了明朝海军的威望,也激励了军中士气。 通过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成果可以看出,朱棣对他的任务主要是政治性质的,即通过郑和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而郑和也确实成功完成了这一使命。由于成果丰硕,郑和的航线逐渐扩展,船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具备了与小国对抗的能力。据传,有个小国试图掠夺郑和船队的财宝,结果不仅未能得手,反倒被郑和俘虏并带回明朝。 由于许多国家的使臣亲眼见证了明朝的强大,郑和途经的国家纷纷主动与明朝交好,并多次委托他带回珍贵的礼品献给朱棣。对于这些珍贵的礼物,郑和几乎全都接受,并尽力满足朱棣的要求,保持与每一个小国的良好关系。 在这些奇珍异宝中,有些礼物被郑和认为非常适合献给朱棣。为了表示对送礼者的感激,郑和会以大量金钱回报,采取用金钱购买礼品的方式,取代直接接受赠礼。这两只被朱棣频频夸赞的麒麟便是这样的礼物。 郑和曾特意前往一个地方,花重金买下了这两只奇特的生物。对于古代人来说,麒麟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显然是极具价值的。 朱棣亲眼见到这两只麒麟后,深信不疑地认为它们和传说中的麒麟非常相似,于是将它们当作真正的麒麟向公众展示。为了宣告自己找到了麒麟,他甚至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公开展示这两只麒麟。他的宫殿里,甚至还保留着这两只麒麟的肖像画。 然而,许多年后,当这些麒麟的画像流传开来时,后人看到这幅画却哄堂大笑。因为画中的动物,显然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长颈鹿,而与传说中的麒麟完全不同。虽然长颈鹿的角和耳朵可能与麒麟有些相似,但只要看一眼那长长的脖子,便可确认长颈鹿绝不是麒麟。那么,凭朱棣的聪明才智,他怎么可能轻易上当,并大肆宣传这两只麒麟的存在呢?其实,这不过是他一场政治上的精心策划。 因为朱棣继位的历史存在污点,他的皇位一直受到质疑。所以,寻找麒麟对朱棣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手段,用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他借天命之名,声称麒麟的出现是对自己皇位合法性的证明。这个说法在当时确实奏效,但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种说辞已经失去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