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交代的情况让人意外,名下多个境外账户有数十亿存款,还有庄园豪宅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甚至可以说,他是少林寺的“CEO”。
从“月薪700元”的出家人,到坐拥境外数十亿资产的宗教领袖,释永信这条路,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他真是佛门弟子,还是资本玩家?
1
从履历看,释永信的起点并不低。
他是正儿八经的少林寺弟子,1981年剃度,1999年当上方丈。按理说,这样的人物,日子应该清贫、专心修行。
但他干的第一件大事,是注册商标——少林寺。
谁能想到,这场注册风波,直接为他打开了商业帝国的大门。从少林武术学校、少林医药公司,到少林寺旅游、演出、文化授权,甚至少林功夫电影,背后几乎都能看见他的影子。
2000年以后,释永信每年带队出访,少林寺变成国际IP。有人说他是“和尚里最会做生意的”,这话没毛病。
问题是:钱去哪了?
少林寺的收入,粗略估算每年在3~5亿之间。释永信公开称自己“月薪700元”,但现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2
2025年7月25日,释永信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舆论瞬间炸了。理由?涉嫌刑事犯罪,具体包括挪用资金、侵占寺院资产、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还育有私生子。
这是什么概念?
他是方丈,是佛门清净地的代表人物,结果生活方式像是某种商业大亨。
根据官方通报,他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佛教戒律,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佛教界的声誉。
调查还在继续,真相一层层剥开。有人爆料,他在境外有多个账户,资产合计几十亿,还拥有庄园级别的豪宅。
与此同时,中国佛教协会取消了他的戒牒。这相当于:你已经不再是僧人了。
这可是佛教界历史性的一幕。
3
是不是冤枉?有没有搞错?外界开始各种分析。
一派认为,释永信是“高僧实业家”,他只是用现代商业逻辑,把少林寺做成品牌。这本身没错。他功劳不少,少林寺IP就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
但另一派人说了:你可以做品牌,但不能搞成家族企业啊。僧人搞地产、搞演艺、搞境外账户,这不是玩文化,这是玩人设。
还有人翻出他曾经的访谈,一句“和尚也要吃饭”如今成了讽刺名句。
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人调侃:“这不是和尚,是商人;不是方丈,是董事长。”
你看,信任,一旦塌了,就是全盘崩塌。
4
现在问题来了:他的那几十亿资产,会不会查清?那些曾跟他合作的公司,会不会出事?少林寺,还怎么重新立足?
没人知道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释永信的时代结束了。
一个靠佛教起家,靠资本堆起人设,最后倒在权力与金钱旋涡中的方丈,他的故事,比任何剧本都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