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五虎上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以及东吴的江表12虎臣,这些英雄人物的传世名声可谓久传千古。在《三国志》卷五十五中,陈寿曾专门为东吴的这12位将领撰写了列传,称他们为“江表之虎臣”,并高度评价孙家对他们的重视。这12位武将包括: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在这篇文章中,他们的活跃时间跨越多个时期,因此从出道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批次排列也显得尤为重要。
孙坚时代的三位老将 程普、黄盖、韩当,这三位将领都活跃在孙坚的时代。程普作为孙坚的老部下,早在公元184年就随孙坚出征黄巾贼,参与了宛城与邓县之战。黄盖则加入较晚,约在公元189年,参与了孙坚在长沙的讨董之战。韩当的加入时间虽然未详,但根据他来自辽西令支一带的背景,可以推测他可能早年是公孙瓒的部下,后随公孙越一同投奔孙坚。这三位老将无论是在战场上的经验,还是在孙坚阵营中的地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孙策时期的将领招募 当孙策继位后,他不仅继续使用孙坚时代的旧将,还根据自己的需要招募了一些新的力量。蒋钦、周泰、陈武等人,都在这个时期加入了孙策麾下。蒋钦是九江人,周泰来自庐江,陈武则是庐江郡人,他们三人都被任命为别部司马,这一职位在当时十分重要,很多三国名将都从这个职位起步。孙策通过一系列军事胜利,奠定了自己的江东基业,也给这些将领安排了相应的职位。程普则因为战功显赫,成为了中郎将,并被任命为零陵太守,而黄盖和韩当的职位相对较低,分别是县长和校尉。 孙权时期的新面孔和晋升 孙权继位后,他的统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潘璋和徐盛是这一时期的两位新将,他们分别于公元196年和公元200年加入孙权麾下,且都从别部司马做起。随着孙权的逐渐强大,凌统、甘宁等将领也开始显露头角。尤其是甘宁,他的过往经历使得他迅速从零开始,成为孙权麾下的中坚力量。丁奉虽然年纪较小,但在这一时期,他也成为了孙权阵营的一员,并逐步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赤壁之战后的局势变化 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为孙权赢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也让他的12虎臣们的职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确认。程普、黄盖等老将地位稳固,而蒋钦、周泰、甘宁等新晋将领也逐渐崭露头角。此时,整个江东的军事体系已逐渐成型,程普作为荡寇将军,黄盖和韩当分别担任了武陵太守和江夏太守,其他将领则在各自的领域内负责重要的战略任务。 合肥之战后的重组与变化 公元215年,孙权征讨合肥,陈武、董袭等将领相继去世,程普与黄盖的离世也标志着一代英雄的谢幕。在随后的几年里,潘璋、徐盛等人逐渐崭露头角,凭借他们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逐渐超越了曾经的名将。尤其是潘璋,他凭借在夷陵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更加显赫的职位。 孙权即位后的封赏与最后的调整 在孙权即位之后,江表12虎臣的官职和封号得到进一步的调整。韩当、潘璋等人被封为县侯,并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周泰、徐盛等人也因为在战场上的贡献,获得了更高的职务和封号。尽管丁奉的资历相对较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从小兵升职为偏将军,并最终在孙权死后成为了吴国的顶尖将领之一。 丁奉的成长与最后的荣耀 丁奉从一名普通小兵逐步晋升为右大司马,成为吴国的顶尖将领之一。他的职业生涯可谓是传奇,从无背景的小兵成长为大司马,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事业。在孙皓即位后,丁奉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在公元271年去世,成为了东吴最后一位英雄。 结语 从程普到丁奉,江表12虎臣的成长历程可谓充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论是在战场上的英勇,还是在职务上的晋升,他们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东吴崛起的力量。最终,程普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地位,成为了江表12虎臣的领袖,赢得了“虎臣”之名的实至名归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