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殉葬作为古代社会中的一种残酷仪式,涉及对活人的献祭行为,尽管这一制度在汉唐时期一度被废止,但随着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出现,殉葬这一血腥传统又重新复苏。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对其进行了废除,但在清朝早期,殉葬现象依然相当普遍。今天,在此我们将重点讲述清朝末期的一位殉葬妃子,以及另一位与她名字相同却荣登皇后的女子,她们的身世背景非常值得探究。
董鄂妃是清朝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位宠妃,年轻漂亮的她当年承载着满朝青睐,其与年轻天子顺治之间的旷世爱情备受世人瞩目。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绝代佳人。1660年8月,董鄂妃因失去心爱的儿子而深感抑郁,最终在年仅22岁的风华正茂之际离开了人世。想必她心中积压的,是对人生无情和悲伤的深刻感慨。
不幸的是,董鄂妃去世仅仅过了不到六个月,顺治皇帝便追随她而去,年仅24岁。为官权贵阶层对董鄂妃这样一位被称为“祸国红颜”的女子一直心怀不满,董鄂妃死后所遭遇的冷落便是明证。董鄂妃的一位表妹董鄂氏同样成为顺治的妃子,面对舆论的压力,她惧怕满族权贵将怒火迁怒于她的家族,于是主动提出要随葬董鄂妃。
董鄂氏殉葬后,清廷为了安抚舆论,特意追封她为皇考贞妃。据估计,贞妃殉葬时年仅20岁,正处于花似的年纪,却因各种因素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从此她便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
1852年,来自钮祜禄氏家族的一位年轻女子通过选秀入宫,凭借家世背景,她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的三等承恩公,这使得她的身份显赫。进入清宫后,这位女子被授予贞嫔的封号,没过多久便迅速晋升为贞妃,最终在当年六月,被封为大清皇后,即那位名传后世的孝贞显皇后,历史上的慈安太后。
尽管慈安是咸丰皇帝亲自册封的皇后,但她的丈夫早早离世,且没有为咸丰皇帝留下任何后嗣,最终不得不与慈禧一同执掌后宫。史料虽未详尽描述她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关系,但双方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冲突是无可避免的。
慈安是一位性格温柔恭谦的女性,拥有显赫的地位,而慈禧虽然身份较低,却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性格又相对强势,因此二人之间难免会出现摩擦。例如,慈安在为同治选择皇后及诛杀安德海事件中,便可见一斑。
1881年3月,慈安太后在钟粹宫去世,年方45岁。她的突然去世令世人震惊,引发了一场清宫悬案,至今仍无定论。究竟是因病去世,还是被慈禧所杀,这一切都是个谜。读者们对此又作何想法呢?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