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先贤抗战故事
烽火岁月中的坚韧与担当
朱继圣:(1894-1972),浙江鄞县人。1950年参加民建,曾任第一至三届民建天津市委会主委。曾任第二至六届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一至五届市工商联副主委,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届天津市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四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朱继圣是天津工商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抗日战争岁月里,他以非凡的决断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战火中守护民族工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
战前绸缪,先见之明的战略转移
1930年代的华北,战云密布,国际局势的紧张让每一个有识之士都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朱继圣以敏锐洞察力早早意识到战争可能带来的巨大冲击。他开始秘密召集企业高层会议,在昏暗的会议室里,墙壁上挂着中国地图,他用教鞭指着那些可能成为战区的地点,分析道:“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将部分生产设备和重要物资向相对安全的内地转移,不能等到战火燃起,一切都晚了。”
朱继圣说干就干,他亲自参与制定详细的迁移计划。在一个深夜,他亲自监督第一批设备装车,那些机器在夜色中悄无声息地被运往早已联系好的内地工厂。他叮嘱司机:“一路上务必小心,这些设备是我们未来抗战的希望。”同时,他还积极与内地的工商界朋友联系,寻求合作与支持,为企业在战时的生存和发展寻找后路。
津门坚守,战火中的物资支援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天津很快陷入战火之中,朱继圣的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但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坚守在天津,决心为抗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继圣主动联系抗日军队的后勤部门,了解到前线急需药品、棉布等物资。他立刻动员企业员工,加班加点生产这些物资。工厂的灯火昼夜不息,机器轰鸣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响亮。朱继圣亲自到车间巡视,鼓励工人们:“我们每多生产一件物资,前线的将士们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他还亲自参与物资的包装和运输,确保这些物资能够安全、及时地送到前线。
有一次,一批急需的药品在运输途中遇到了日军的封锁线。朱继圣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他通过自己在地方上的关系,联系了一支可靠的民间运输队伍,并亲自带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封锁线。在漆黑的夜晚,他们借着微弱的月光,避开日军的巡逻队,终于将药品成功送达抗日军队的手中。前线将领紧紧握住朱继圣的手,激动地说:“朱先生,您这是雪中送炭啊!”
气节如钢,拒绝利诱的民族风骨
随着战事的持续,日军为了巩固占领区的统治,开始对工商界人士进行拉拢和利诱。朱继圣作为天津工商界的代表人物,自然成为了日军重点关照的对象。日军特务多次找到朱继圣,许以高官厚禄,企图让他为日军提供物资支持和经济合作。
在一个阴冷的下午,日军特务头目来到朱继圣的办公室,威胁利诱道:“朱先生,只要你与我们合作,你的企业不仅可以免受战火的破坏,还能得到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大力支持,前途不可限量。”朱继圣冷冷地看着他,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的企业是中国人的企业,我绝不会与侵略者同流合污,背叛我的国家和民族!”日军特务见状,恶狠狠地说:“朱先生,你可要想清楚,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朱继圣毫不畏惧,将他们赶出了办公室。
朱继圣的拒绝让日军恼羞成怒,他们开始对企业进行各种破坏和骚扰。但朱继圣没有退缩,他带领员工们顽强抵抗,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员工的安全。他还积极向外界揭露日军的暴行,呼吁更多的人抵制与日军的合作,坚守民族气节。
转战后方,重建工业与支援抗战
随着天津战事的不断恶化,朱继圣意识到继续留在天津已经无法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对抗战的持续支援。于是,他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企业迁往抗战大后方。
迁厂的过程充满了艰辛。设备需要拆卸、运输,员工需要安置,一路上还要面对各种未知的危险。朱继圣亲自指挥迁厂工作,他带领员工们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企业的主要设备和人员安全转移到了重庆等地。
在大后方,朱继圣迅速重建工厂,恢复生产。他积极与当地政府和抗日军队合作,为抗战提供更多的物资支持。他还积极参与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为稳定战时经济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继圣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呼吁更多的工商界人士迁往大后方,共同为抗战贡献力量。他发表演讲,撰写文章,鼓舞人心。他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抗战必胜,中国必强!”
朱继圣的抗战故事,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段壮丽篇章。在他的一生中,抗战岁月无疑是他最为辉煌和艰难的时期。他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奉献,为抗战胜利和国家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民建先贤的丰功伟绩,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先贤抗战故事烽火岁月中的坚韧与担当朱继圣:(1894-1972),浙江鄞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