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诸侯国,其历史资历可谓相当久远。众所周知,秦国在周平王东迁后才被正式册封为诸侯,而楚国则更早一些。在西周时期,楚国就被周成王分封为子爵,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诸侯国。虽然楚国的“资格”非常老,但却始终没有能够融入中原诸侯的政治圈子。长期以来,中原的诸侯们一直将楚国视为“异类”。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中得到了体现,很多故事中,“笨蛋”和“傻子”的形象几乎都是楚国人。这种对楚国的刻板印象,充分反映了当时楚国在其他诸侯眼中的地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国与中原其他诸侯的关系一直都不太融洽。后来,楚国出现了一位名为熊通的国君,这位君主在其哥哥楚厉王去世后,直接杀掉了自己的侄子,继位成为了楚国的国君。继位后的熊通,凭借着其强硬的手腕和果敢的决策,开始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种通过篡位上位的帝王,常常会表现出极强的治国能力,熊通也不例外。上台不久,他便吞并了周边的小国——权国,并且又发起了对随国的大规模进攻。逼得随国的侯王向周天子请愿,请求提升楚国的封号,想要将楚国从子爵提升为更高的等级,如伯爵、侯爵甚至公爵。 然而,周天子并未给予熊通任何回应,直接无视了楚国的请求,这令熊通大为光火。熊通心里不服:“既然你不给我晋爵,那我自己来!”于是,熊通大胆地将自己的封号从楚子提升为楚王。在当时,除了周天子,其他诸侯的封号最高也不过是公爵,而熊通的这一举动,显然是向周天子挑战。他的意图非常明确:既然你不给我晋升,我就与周天子平起平坐,敢问谁敢阻止?当时有一些人质疑熊通这一做法不符合礼制,他则毫不客气地回应道:“我本蛮夷!”——你们不是说我们楚国是蛮夷吗?那好,我就做个蛮夷王,你们管得着吗? 显然,熊通这一番“无赖”的话语背后,藏着深厚的底气。这种底气来源于楚国日益强大的国力以及周天子日渐式微的威望。楚国的实力已经能够与中原的其他强国抗衡,而周天子早已沦为摆设,根本无力对抗熊通的挑战。听闻熊通自立为王,周天子气急败坏,但却无能为力。此举,实际上成了压垮周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周天子作为唯一的王者的威望彻底崩塌,其他诸侯也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挑战周天子的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国时期的中后期,各国纷纷自封为王,并开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甚至到了秦昭襄王时期,连王这个头衔都觉得不够,直接自封为“帝”,最终也灭掉了末代周天子——周赧王。 其他诸侯开始自封为公,这一现象的发生,实际上是“礼崩乐坏”的表现。在周武王和周成王分封诸侯时,封号的等级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公爵才能被称为“公”。然而,随着周天子权威的日渐衰弱,诸侯们开始不再顾及这些规矩,自己开始“往上贴金”,不仅在国内要求臣民尊称自己为公,在诸侯之间也开始互相称公。这虽然是诸侯们的“自嗨”,但实际上周天子并没有正式授权这种称号。以郑国为例,郑庄公在《左传》中仍被称作郑伯,而不是郑公。所谓“郑伯”,其实就是周天子授予的正式封号,而“郑公”则只是郑国国君自称的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