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死亡没有谁能例外。可是,在古代的诸多英明神武的君主心中,却始终埋着一个极为执着的念头——寻找传说中的长生之术,希望借此改变命运,延缓人间的衰老。
秦始皇为了这个目标不惜耗巨资,命徐福带着五百名童男童女远赴海上,企图在海外找到可以让人长生的秘诀。汉武帝则不满足于宫中炼丹的传说,甚至组织规模浩大的祭天活动,请神祇降福,祈求永生,然而无论是丹药还是符咒,最终都未能带来真正的长寿。
皇帝们的失败经历,后来让世人明白:所谓长生不老只是人心的一种执念。只要能活得更久、身体尚存健全,便已心满意足。明朝时,民间流传有一位老人活到128岁才辞世。那时的明帝王多半寿命不长,平均不过四三岁,这位老人活跨两代,已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超凡长寿。
这位老人名叫王世宁,出身于普通家庭,自幼与同伴不同。他不爱喧闹的游戏,而偏爱独处静心读书。成年后,他希望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可惜频频落榜,前途渺茫。失意之下,他萌生隐居的念头,记起儿时所读的那些关于世外高人、通过修炼便可长生不死的故事,便决定离家上山寻访。
当时有人嘲笑他读书读傻,甚至说他在逃避现实。但他没有放弃,终于在深山里遇见了一位年逾百岁的隐士,依然神采奕奕、气定神闲。与他交谈后,王世宁确信眼前这个人果真是传说中的世外高人,便问及长生之法。隐士摇头表示:世间本无所谓的长生之术。
王世宁顿感失落,继续追问是否有任何能延年益寿的秘方。隐士又指着脚下的山枣与野菜,答道:我平日里所吃的也只是这一些。这个回答让王世宁更加怀疑,毕竟他是博学之士,知道单吃两样寻常食物不足以长寿。隐士见他仍不信,便提出让他在山中同自己过一段时间的生活。
于是王世宁依从,日复日地在群山间生活:口渴时喝山泉,饥饿时啃野菜与山枣,闲暇就坐禅养神,起居作息极为规律。岁月在宁静的山野中缓缓流逝,他逐渐放下对仕途的执念,尘世的烦恼也逐渐消散,心境变得如水般澄明。
不久,师傅去世,王世宁也成了一个百岁以上的老人。原以为自己会在山中孤独终老,没想到他的事迹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于是请他入宫,向他请教长生之法,并问山中是否有什么能延年益寿的仙果。
王世宁回答说:山中只有山枣和野菜,并没有所谓的仙果。若论长寿的秘诀,或许是居处隐居、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使心灵保持宁静与安定。皇帝当然半信半疑,将他留在宫中观察。
然而宫廷生活远不及山林的清净,王世宁在宫中又生活了十年,终于以128岁高龄辞世。这一幕让帝王明白,所谓长生的秘诀并非灵丹妙药,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只是在人生在世、凡事牵绊于俗事时,谁又能彻底抛却尘世的一切,专心追求所谓的长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