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战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南泥湾》——陕北高原自力更生的赞歌(主持人:佳阳;制作:董耕坤)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日军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没有粮,没有衣,几乎没有生存的缝隙。就在这至暗时刻,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
那时的南泥湾,还流传着一首辛酸的歌谣:“南泥湾,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圆百里山连山……”战士们没有住处,就用树枝搭起漏风漏雨的茅屋;没有粮食,就跋山涉水到百里之外去背;没有工具,就捡弹片、找废铁自己造。
短短三年,奇迹发生了——昔日的“烂泥湾”竟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战士们用汗水和信念唤醒了沉睡的土地
1943年,年仅19岁的诗人贺敬之目睹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心潮澎湃,一气呵成写下了《南泥湾》的歌词;作曲家马可则采用了欢快的陕北民歌调式为其谱曲。
这首歌,前半段柔美婉转,描绘稻浪翻滚、鲜花满山的江南风光;后半段欢快跳跃,致敬“又战斗来又生产”的三五九旅模范。它迅速唱红了边区,唱遍了全国,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动人的“流行曲”。
歌声穿越80年,南泥湾的精神依旧滚烫。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象征,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逆境中奋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上一篇:夏“禹”名号新释